《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81篇
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根本,在于人格培养,而不是知识和技能学习。人格健全了,一切都好办;人格有障碍了,一切都麻烦。孩子人格培养的基础和前提之一,就是成长定向。

一、三种定向
人生是多角度的舞蹈,舞蹈美来自多角度配合协调。孩子成长亦是如此,要有不同需求的预备。
1、发展共性
当孩子需要更多伙伴和社会接纳时,要优先发展共性品质。共性品格是基础,体现为融和性,追求和谐、互补、互助,关键在于团队历练,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解决融入社会、融入团队问题。
共性品格,比如善良、宽厚、真诚、上进等。男生的核心品格,比如阳刚、担当、勇敢等,女生的核心品格,比如绵柔、节制、坚韧等。共性品格培养,要多鼓励,多认可,多示范,多体验,多给孩子找玩伴儿,多提供团队活动机会。
2、发展个性
当孩子需要被更多伙伴和社会重视时,要优先发展个性品质。个性品格为进取,体现为创造性,追求独特、价值、实效,关键在于发展特长,目的是实现自己的团队价值,主要解决获得认可、信任和发展机会问题。
个性品格因人而异,各具特色,补人之缺,无可替代,属于某一个方面的专长。个性品格培养,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多帮助,多支持,多包涵,保护好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发展多元性
当孩子需要担当大任,承担特别使命时,要优先发展多元性品质。多元性品格是高度,体现为智慧性、境界性和艺术性,追求特别、特效、特定,关键在于多元化尊重,目的是提高人生境界,保障行为效果。
多元化尊重,往往从人事物的反面、另一面,或以独特的形式呈现,收到的是特效,是少数人成长到一定层次才具有的品格,更值得珍惜,但不可盲目、普遍要求。
二、如何定向
三种定向,一般表现为1:3:6的比例,占6分者就是基本定向,不可抓住一方,丢弃其余两方。三者都薄弱时,优先发展共性,共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转向发展个性,共性和个性都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转向发展多元性,依次螺旋上升。
发展共性需要别人更多的协助,发展个性需要别人更多的支持,发展多元性需要更多的自我天赋。
在家庭教育中,一般地:6岁之前,生活范围较小,主要发展个性,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和条件,多创玩。7-12岁,交往范围扩大,主要发展共性,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玩伴和资源,多创和。13-18岁,进入自我保护期,主要发展个性,给孩子提供相匹配的施展平台,多创作。
孩子成年之后,发展定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孩子没有人际危机,但是压力较大,迷茫时,应定向为个性发展;当孩子没有生存危机,而有人际危机时,应定向为共性发展;当孩子轻松、愉快、洒脱时,应定向为多元性发展。

三、定向策略
和谐美是自然生发出来的,创造出来的。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需要持续努力,还需要精准定位。
1、个性发展:重在发现
孩子的所有个性都是奇珍异宝,都赋有特定功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所以不要擅自歧视或评判孩子的个性。当发现孩子的某个个性的特别价值时,要鼓励孩子突出发展,适时发挥,富有创造。个性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凭自己的好恶要求孩子。
2、共性发展:重在训练
人人需要补缺,人人需要合作,人人需要施爱,人人需要支持。所以,适应、接受群体生活,是每个人的共同需求,在群体之中,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历练和成长。当然,一切成长都是自我成长,而不是被迫成长,或拔苗助长。
培养共性品质,首先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伴,实践的平台,放手孩子自主锻炼。其次,要针对性地给予孩子鼓励和辅导,协助孩子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最后,还要抓住重点,提高孩子所需要的核心品质,比如心态、沟通技巧、付出意识等。
3、多元性发展:重在灵性
觉悟和觉醒,其实就是灵性显现,智慧和妙招,其实就是灵性作用,人的多元性品质发展,首先要靠灵性。所以,教育孩子,要保障孩子自主、自由、自在,引导孩子入道,静心,有定力,远离世俗诱惑。尽量不要打压孩子。
在正确定向的前提下,再抓住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就有了成功保障。成功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和谐、互补、相长,双方成了知己、命友、搭档,有话跟你说,有难愿委托,有事拉入伙。否则,双方就会相互碰瓷儿、戒备,成为熟悉的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