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关系攻略

作者: 胡一凡_非暴教练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22:48 被阅读15次
爱会伤人

这是陈海贤老师在得到的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中的第三单元——关系的发展,我这两天重新进行了学习,又有了更多的理解,现在将笔记分享给大家。

笔记没有修改,我可以美其名曰“原汁原味”,哈哈。

22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为什么要从关系的视角来看自我和自我发展呢?
首先,人是无时无刻不在关系当中的。家庭、工作、陌生人关系,独处的时候你独处的空间也是由关系来界定的,家门。独处的时候你想着的也都是关系。
其次,在不同的关系里你的自我是很不同的。陌生人面前害羞内向,熟悉的朋友面前却很嗨;办公室很努力勤奋,在到了家庭就懒洋洋;这些都是你,是不同关系中的你。
美国有一个传奇老师马尔瓦柯林斯,在犯罪和毒品流行的芝加哥贫民区附近创立了一个叫七色预备学校的教育机构,在他的教育下,那些原本被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很多都上了大学,成了律师、医生、法官、教师,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和以前学校里的平民教育不同,他就很真诚的相信这些孩子就是很聪明,就是独一无二,不断的激励他们说“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塑造了一种新关系,关系变了,学生的表现自然也就变了。
第三个层次,决定你行为是你所处的关系,而不是你的个性。妈妈正在大声责备孩子,可是一接到孩子老师的电话就立马变得满脸笑容、热心有礼。这两种关系中的妈妈都是真实的,这反应的是妈妈在亲近和疏远两种不同关系中的差异,而不是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的差异。
所谓长久的表现,那不过是在另一段长期关系中的表现而已。

第四个层次,关系的视角会让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发生重大的转化,一些看起来几乎无解的问题就忽然有了合理的答案。
编辑担心作者会反驳他的意见,于是审稿就总是很拖延。从关系的视角来看,这个拖延症就不是编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他和这个作者关系的产物。如果是一个你很认同也很认同你的;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效率就很高,可如果是你不认同的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你就非常拖拉,不想去做。
从个体视角看改变,如果你认为有一个稳定的自我那就很难改变,有时候妨碍我们改变的正是我们头脑中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可是从关系视角去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那你就可以去不同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你就不需要再给自己贴类似敏感、内向、自卑这样的个性标签,你就会去审视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导致了你现在的行为,你可能会去寻找一种让你表现更好的关系。同样,你也不会指责别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古怪的个性,而会去理解是什么样的关系让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增加了自我发展的潜能,也拓展了自我改变的空间。

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自我就是一种抽象化思维的产物,你有很多种关系,每一种关系里都有一个自我,你把那些自我的个性抽象出来,它就变成了你头脑中抽象的自我概念。这种思考会增加控制杆,也会让你的自我变得很稳定很难改变。从关系的视角看自我就是一种正念思维,也是一种近的思维,是把每一个自我放到具体的关系之中,从每一段关系当中看自我的表现,这当然会增加改变的空间。

研究表明,夸奖孩子的聪明会增加僵固化思维
思维也是关系的产物,僵固化思维说的是这样一种关系,我不能暴露我的脆弱给那个夸奖我的人,以免他失望。而在我和女儿的关系当中,我夸她是在表现我很爱她,女儿是能读懂这种关系语言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悬,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面。

23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

角色是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达成的一种隐性的契约。这个角色决定了你怎么想、感受、说话、行动。人生如戏,时间久了,入戏太深,就把这个角色当做了唯一的自我。

不知不觉的方式规定了你的言行思想,当别人跟你说一件事的时候,他对你是有角色期待的,这种期待就提供了行为的线索,让你不知不觉去顺应这种期待,而这就是影响我们行为的关键因素。遇到任何事情,先问问自己“我想扮演这个**的角色吗?”

在语言上大姐是希望他变得更成熟、更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在关系中在角色的期待中大姐却把他一直固定在一个不会表现、需要指导的职场新人角色上而他也显然接受了大姐对他的这个角色期待,甚至还享受大姐对他的照顾,他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角色让他很难做出改变。这就是语言要求和角色期待上的矛盾。

我们怎样才能调整自己的角色呢?有三点:

首先,在回应对方之前,你要先想一想,他把你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而你真的想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吗?

其次,如果你和别人相处已经有些不舒服了,那你就要思考是不是我的位置和角色已经有问题了,通常这种位置和角色的错位不是我们没有在自己的位置上,而试图去为别人负责。

最后,如果你对一个朋友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去要求他,而要像你期待的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你真诚的相信他有你期待的那一面。
动画片《大坏狐狸的故事》,狐狸偷鸡蛋出来孵化原本是想等小鸡一出来就吃了它,没想到三只小鸡一出来就喊狐狸妈妈。妈妈这个巨大的角色期待就让狐狸根本没法吃它们,后来狐狸就真的承担起了妈妈这个角色保护照顾的职责。

我们经常说人有很多面,要发现未知的自己
个性就是我们在关系中习惯扮演的角色,角色既是一种限制,也是改变的方法。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固定在某一个角色上,那么角色规定的言行举止就会变成你的个性,久而久之,我们就忘了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我们的自我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改变和发展。而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发现自我的更多面,那自我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4关系的语言:如何听懂别人的画外音

表面上妻子在生气他不应该把钱借给老周,实际上是生气他借钱前没有跟她商量,这是在生关系的气。
人和人的沟通,表面上我们是在讨论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内容背后爱流涌动的关系。掌握了关系的语言,就懂得了人际关系的密码。
表面上是教育理念的差异,是我比你更懂孩子。
内容是表,关系是里,我们经常说对事不对人,关系是相反的,是对人不对事,或者这么说,如果关系好了什么都可以谈,关系不好了,那谈什么其实都是在谈关系。
你要让员工畅所欲言,就要形成这样的关系,我和你之间是平等的,如果没有这种关系的共识,员工也只会配合你扮演一个开明领导的角色而已。
“好啦好啦我错了……那你说你错在哪里”

无论人们表面上在争论什么,他们都是在争论一个更大的主题——如何在角色期待上达成共识?
1、首先你只有直面关系、讨论关系才有解决关系问题的机会。关系的矛盾是很激烈的,他有我们最深层的爱和怕,所以人们会本能的回避,而通过讨论表面内容来隐晦的表达。
2、其次,在了解关系的语言后,你也要学会从关系的角度去了解别人在说什么,并从关系的角度来回应别人说的话。
3、在讨论事情之前,先思考一下怎样在角色上达成共识。组织讨论,没有达成共识也是有意义的。

25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婚姻是有牺牲的,两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成了面子一个成了里子,所以有一方的才能会被埋没。
角色是系统运作时逐渐产生的,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系统里的好坏都是相互造就的。
三种不健康的互补:

  • 在家庭或者团队中,有人特别能干,有人就特别不能干,有一种爱叫做照顾得你生活不能自理。
  • 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车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团队通过排挤新人来宣泄对强势上司的焦虑、孩子通过自己生病让分居的父母一起过来看他
  • 家庭成员之间出现角色的混乱。指责者(爸爸指责妈妈没有照顾好孩子)、安慰者、受害者(多动症的孩子)

26不安全依恋:爱为什么会变成牢笼

小时候被放到外婆或其他亲戚家一段时间,母亲回来,孩子扑向母亲的怀抱。
依恋,就是孩子和父母尤其是母亲之间强烈的情感联系。
北欧心理学家做过研究:

  • 父母在逗婴儿玩耍,婴儿会很开心很享受。
    父母在自顾自说话,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这时候婴儿也很安心,因为他知道父母是在的所以他就会东张西望探索他的世界。有了安全感,才是发展社交能力的基础。
  • 父母吵架,妈妈心情不好去逗婴儿笑,婴儿能看到妈妈的不安,就会紧张,他会在目光里去寻找爸爸来安慰妈妈。

依恋就是一个情感通道,既能传递安全感,也能传递不安全感。
孩子就像一个海绵一样吸收了妈妈的感觉,她的焦虑会通过眼神、呼吸、表情传递给孩子。如果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妈妈的焦虑就会变成孩子的不安全感,孩子紧张的盯着妈妈的表情,仿佛这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没有探索世界的兴趣了。再长大一些,他就会把妈妈的焦虑当做自己的问题,并因为自己没办法解决妈妈的焦虑而深深的苦恼和自责。

过于紧密的依恋带来的不安全感,妈妈不开心就是他的不开心,让妈妈开心成了他的愿望。当妈妈的情感占据了他的头脑,他就分不清什么是他自己的情感,沉浸在妈妈的情感当中,就没有办法去发展自我。

这种不安全感怎么影响个人发展呢?
1、如果父母的问题尤其是母亲的烦恼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那我们就没有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技能。
2、因为习惯了观察别人的情绪,这种不安全感很容易让他们对别人的情绪敏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人小时候都经历过不安全依恋,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放到这样一个位置我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所以如果别人不高兴了那就是我的错。
3、不安全依恋会让我们与妈妈的关系变得更紧密,越紧密就很难和别人建立友情、爱情了。没有丰富的关系就很难发展出丰富的自我。我们心里装着妈妈的感受,那我们也很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我们的情绪、感觉、需要、欲望,我们会把它当做不重要的东西。

有了不安全依恋后怎么办?

  • 在新的关系中去塑造新的经验,带着对依恋的焦虑一点点去信任接近别人,在安全的关系中塑造新经验。
  • 我们还要将自己的感觉与妈妈的感觉分离开,去发展独立的自我。

27关系的三角化:当心成为痛苦的夹心人

这是另一种造成感觉混淆、影响自我发展的不健康关系模式。
所谓三角关系,就是两人关系出问题之后,一方或者两方引入第三者来减轻他们之间情感的张力,淡化矛盾,让关系更稳定。
三角关系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其中某个人一直变成了另外两个人解决矛盾的工具,那么他就被三角化了。被三角化的人就会有很大的情感压力。

家庭治疗大师,发明三角化概念的心理学家包文就说:
所有精神疾病究其本质就是关系三角化的问题。

三角化是如何影响自我发展呢?

  • 1、很容易让我们产生防御性的隔离。
  • 2、扭曲我们的情感。三岁孩子忠诚于妈妈,如果父母吵架,他会帮着妈妈欺负爸爸
  • 3、内疚和自责。
    三角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固话了我们的某个角色,让我们没有办法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我们没法逃离这种关系,只好通过梳理或者扭曲自己的情感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长期就会生病。父母吵架影响孩子,就是三角化的影响。

28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

个体视角—>因果思维—>对错思维,谁该为此负责,冲突也就开始了
对错思维也是在塑造一种关系,好人和坏人……会把关系中的双方给对立起来
纠结对错就是关系中的应该思维
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关系中的现实

关系里的人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没有因果对错。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情,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不管结果怎么样。

29都是我的错:如何突破关系中的自责

都是你的错,是我们要求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逃避关系中的责任;都是我的错,就是我们想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承担我们不应该的责任,内疚。
“你已经做了你能做的事情,后面的行为是他的选择和决定,你也只能尊重他的选择”如果帮不到别人出现了内疚,那内疚也是自己的情绪,需要自己处理。
内疚,既有同情,也有一种隐含的假设,觉得我很重要,能影响别人的决定,甚至
能够为他的人生负起某种责任。
心理学中的“流浪猫效应”善心最后成了猫奴。
两个鸡蛋只能在一个篮子里,不能成为一个鸡蛋,否则就会鸡飞蛋打。
遵守边界
父母吵架,孩子内疚,想通过讨好父母来让他们高兴,但这不是孩子的责任。

内疚产生的根源,为什么我们要把明明不是自己的责任扛到自己身上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宁可承受这样的内疚和自责,也不愿意承认在这样重要的关系里我们居然无能为力。
被三角化的人容易出现都是我的错。
都是你的错和都是我的错,一方愤怒,一方抑郁。

30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

所谓关系纠缠,因为在情感上过于紧密所造成的相互伤害。
刺猬
自我发展需要独立的空间,但在纠缠的关系中,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能想我所想,如果你想得和我不一样,这就会变成一种伤害;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能满足我所有的需要,做不到也是一种伤害;任何你离开的举动都是对我的背叛。
关系纠缠有两个特点:

  • 所有的纠缠都包含了这种相互加强的循环。
  • 所有的纠缠都有一种形式上的对称。妈妈期待一个听话懂事的女儿,女儿期待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
    我们害怕的不是内疚、失望,而是情感上的远离。
    所有关系纠缠的本质,既不愿意承认对方跟我有差异,也不愿意忍受或者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对方满足不了我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我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而想把彼此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自己。
    对伤害的处理又是新的纠缠,受到伤害之后不愿意放手,期待对方看到后醒悟、道歉。
    强化了受害者的角色,不断暴露伤口期待对方道歉。
    原谅是给自己的,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摆脱纠缠发展自我的空间。

31课题分离: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这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烦恼来自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别人的事情。
如果分不清,就很容易变得敏感内向,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容易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之中,把别人的期待和情感当做自己的。
自我的边界、阿德勒提出
对于评价这是谁的事情,有一个车简单原则,就是行动的后果由谁来承担。

三个典型的难题:

  •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
  •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
  • 我们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害怕别人的评价
    “妈妈,我走了,你会孤单会寂寞吗,谁来安慰你呢”、“我会孤单寂寞,也可能找不到人来安慰,但是我不要把我的困难变成你不能出去的理由”。
    “你希望她放弃对你的照顾自动离开,可离开是你的事情啊”
    课题分离是没有条件的
    把我们能做的事情做好,把别人的事情留给别人操心。

32非暴力沟通:怎样进行高质量的对话

这是保持独立又能走向合作的沟通方法,原则其实就是课题分离。

我们经常是以自我辩护的方式提出需要,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聚焦的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对方的反应,在想的是怎么说服他人,而不是真的表达需要。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既能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同时还能促进彼此的合作,我们既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这没错,但并不妨碍我们伸出手来邀请你走进我、理解我、帮助我,如果你愿意。

我就是非暴力沟通教练啊,所以这里不做笔记。

33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不断经历分化和分离

精神上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是自我发展的阶段:

  • 自我阶段。自我中心、全能自恋,把自己的需要当做别人的需要。
    他人阶段。迁就他人来运转,生活在别人的目光和期待当中,觉得别人的评价都很重要,自己就变成了老好人,不敢去确认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会因为没办法满足别人的需要和愿望而自责,这个阶段就会遇到前面讲到的种种难题。
  • 独立阶段。课题分离,自由,没有人能限制我们,在关系中发乎本心,独立也意味着孤独,心灵上断奶的人,遇到问题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情,当然也可以求助,但帮助与否是别人的事情。失去了抱怨的资格和理由,
    脱离了一般人用控制和期待来维持关系,怎能不孤独呢,说到底,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没有人能为别人的生活负责。
    “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错觉。有同行,这种相遇有长有短,最终我们还是会分开,去走各自的路,可是,正是因为别人并不需要理所当然的对我们好,我们才有了感恩的理由;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欺骗我们,才有了信任;正是因为我们能够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自由是道德的前提,所有人际关系中美好的东西只有出于我们自愿的选择,才会成为美德,否则就会变得不得不的强迫,关系中就会纠缠。

如果把帮儿子当做义务,那不必要帮;当我们想帮他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选择,是我们的事情。
有一本书中说,只有经历过离家,你才能选择回家。
画家和儿子的故事。关系会让我们迷失,也会让我们重新找回自己。

相关文章

  • 这才是关系攻略

    这是陈海贤老师在得到的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中的第三单元——关系的发展,我这两天重新进行了学习,又有了更多的理解,...

  • 体系化《关系攻略》

    这里面写的是我可能面对的关系类型。 然后再根据自己曾经的收藏来加以筛选。 课前必读: 学习攻略|《关系攻略》应该这...

  • 在乎自己的颜值就是在乎自尊

    关系攻略

  • 免费建议

    今天分享关系攻略的熊太行,为什么不给别人的免费建议分享给大家 愿意花钱的提问者才是真心的 一个典型的关系户帮朋友提...

  • 22/2/2017 如何求老男人帮你做事

    22/2/2017 tony 《关系攻略》 内容概要重点: 内容概要重点: 1.什么是关系攻略中讲的“老男人”? ...

  • 耐心攻略:关系中的必胜之法

    关系攻略:独立攻略和减法攻略。 独立攻略讲的是人在各方面不能依赖他人,依赖外物,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减法攻略...

  • 关系攻略

    因为报名了得到专栏学习小组,所以重新打开得到APP复习之前定的专栏文章。 时隔一年之后再读,发现很多内容正好可以解...

  • 关系攻略

    活到这个岁数,如果说不知道“关系”的重要,是不太正常的,特别是在中国;但是“知道”跟“做到”永远是两码事,所谓“知...

  • 关系攻略

    耐心,给耐心做减法 耐心会使你拥有更大的格局 情绪管理, 表情管理, 表达管理,细节管理,时间管理...

  • “关系”攻略

    妈妈住院十几天,要出院的前一晚,隔壁床住进来一位新病人,一位七十几岁的老太太,四个子女环绕左右,她的小女儿还和我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才是关系攻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bj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