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活得明白是我的人生目标。

昨天刚把《中国考古学》读完,作者之一是张光直先生的弟子。此书在张光直先生的《古代中国考古学》基础上,结合新的考古发现,再度为我们描绘了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早期的中国文明图景。先生的书最后一版更新已经30年前的事了,如今由其弟子站在他的肩膀上发布新的发现,我看到传承的美好。
殷墟之前的中国大致可以分为:各地的旧石器时代-各地的早期新石器时代-第一个文化元素大面积流布的龙山文化时代-夏-商。按照目前阅读的感受,我喜欢将龙山文化称之为龙山神话英雄时代。
这个时代正是我们中国人喜欢说的三皇五帝、蚩尤、共工、祝融、后羿等等神话人物所处的时代,也是考古上可以观察到的龙山文化元素逐步传播奠定夏商文明辐射范围的文化交融大时代。
夏存在吗?从考古学上看,商之前的中原地区存在另一个有区域影响力的政权,但是考古上没有发现明确指称这一政权的文字为夏。
夏存在与否本质上是一个词与物的问题。逻辑上,你考古发现了一个政权遗址但没有发现文字,因此你不知道如何称呼它,习惯上你可能按照遗址发现地称它为某某文化,但在文献中,同时期被称为夏,你自然可以称它为夏。只是文献中的夏是否就是指的这个遗址,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判断,但在目前状态下,永远无法确定。
另外,夏商周的鼎革,不可按照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政权更迭来看。夏、商、周更像是一个实际控制范围有限,依靠掌握政治上的话语体系、资源占有和一定的军事力量威服四方的城邦,而不像秦汉建立起来的到县一级的官僚管理体系,官僚可以直接实施中央政权的意志。
政治上的话语体系比如掌握文字、解释天象、明四时变化以利农桑。资源技术的占有比如青铜铸造技术、铜矿资源的垄断等等。这些大概可以看成是王道的部分,军事威服则是霸道。
张光直先生提出商代迁都频繁是为了控制铜矿,他的弟子进一步指出商王朝对山东地区和山西解州的征服与派驻据点与当地的盐资源有关。
周朝青铜器铭文经常可以看到周王赏赐青铜给臣下诸侯,臣下以此造铜器,上书铭文:子子孙孙永宝用。或许这正是周王掌握资源的表征。
当四方接收了夏商周的技术,中央控制不住地方,分裂如期而至。商在夏墟6公里外崛起,二者如此接近,使得我认为夏商的鼎革是话语权的转移。瞎猜了。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