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鲁西北平原。
打记事起,端午节从来是叫做“蛋五节”的。
在“蛋五节”这天早上,母亲会为每个人煮上一个鸡蛋。大人孩子都有份儿。
“蛋五节”的鸡蛋,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期许和渴盼。
大人们说,吃了“蛋五节”的鸡蛋,这一年都会身体康健,福禄平安。
那会儿,庄家人家的日子还不是很富裕。吃的鸡蛋,是自己养的鸡下的。
平时,母鸡咯咯咯地下了蛋,大人们从来都是一个一个地积攒下来,拿到集市上去卖。换成孩子们的学杂费,或者日常的开销。
平常的一日三餐,大多是馒头咸菜,即便有炒菜,也是农人自家菜园里种的菠菜、韭菜、大葱之类的时令菜。更别提荤腥类的鱼啊肉啊的了。
所以,对小孩子寡淡的味蕾来说,在端午节吃一个鸡蛋,是难得的美餐。
当母亲把鸡蛋从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捞出,再过一下生水端到我们面前时,红褐色的蛋皮还透着些许的温热。轻轻在桌沿上磕碰一下,一声悦耳的“咔嚓”之后,小心地用手指剥去蛋壳,便露出凝脂般白嫩紧致的蛋清。
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下去,Q弹中透着鸡蛋特有的香气,那黄嫩嫩的蛋黄,更是在唇齿间留香。
那时候的煮鸡蛋,让孩子们吃出了别有的味道。香。细。软。糯。
长大后,走南闯北吃过各地的鸡蛋,可只有儿时的鸡蛋,让人时时怀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家越远,越是对故乡的人和物充满无限的挂念。
可是,悠悠几十载,故乡已不是儿时的故乡,彼时少年已步入中年。
有人说,家乡的味道从来藏在那些快乐的时光里。
记得那时月好风清,天高云淡。记得那时麦田金黄,阳光灿烂。
儿时的端午节,快乐的蛋五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