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刷朋友圈,没想到刷到了兄弟媳妇儿发的一条——
点完赞后,一个直男蹲角落折纸的背影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哦,这大半夜的,简直令人发指......
作为直男,表达关怀三大法宝不应该是“多喝热水早休息”吗?
看来传说的“久宅成仙”一点不假。渐渐地,我感觉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从小到大,每每与这种独特的心境相遇之后,必将发生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
果然上午就瞟了一眼新闻,就发现了一连串的线索。
让我们从Google说起。
Google前些日子最近推出了一款短视频应用,名为Tangi。上去玩了一圈之后,直觉告诉我这确实很有可能预示着一个新的内容趋势的来临。
Tangi与抖音、快手等这一类以追求娱乐感为主的综合类平台不同,它仅仅允许发布“动手达人”的内容,比如手工、绘画、时尚、美妆等内容。Tangi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学习技能。就像它的广告语所说的——“每天收获新技能”(Learn new things everyday)。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偶像,靠着各种“无用发明”走红抖音的“手工耿”。
当初我就是在看了这个“脑瓜崩辅助器”的介绍之后成为了他粉丝中一员。
其实除了我的偶像手工耿这样极端的个例之外,现在的人们确实也越来越喜欢借助短视频的方式来收获动手的乐趣。各种动手类内容的比例在各大平台快速增长。
Tangi想要触摸的也正是这个正在不断成长的新动机下的潜在市场。
如果你能幸运地打开Tangi,你会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全球“油菜花”一起竞相展示自己动手才能的地方。
关键里面内容的逼格还特别高,满满的全球化没有个乡土气留下一丝成长的空间。
还有,每个作品都特别短。我翻了翻,大致都在40秒左右。后来通过官方消息得知目前Tangi将作品的时间限制在了一分钟以内。
要知道越短的内容创造要求其实是越高的。难怪目前Tangi没有开放发布权限,上面的内容都来自官方邀请的一些达人以及少量通过申请的个人用户。
而且它并没有采用类似抖音这样沉浸式的浏览方式。而是更加突出分类与推荐的瀑布流。
前期这样做是有好处的。一方面Tangi的定位让它除了看中内容质量外,还不得不更加关注内容本身的边界。
另外Tangi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除了点赞与评论,它还额外提供了“Try It”(尝试)的按钮。用户点击后可以直接看到其他人的学习成果,并进行交流。
这是一个很好地加强用户“收获感”的方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人以及大家各种超越老师的神技巧。比如下图这位大老爷们在一个学习织毛衣的“尝试”里发布了自己的小技巧,收获了众多女性朋友的青睐。

Tangi今天专门提供了valentine的搜索词引导。不得不说里面的作品逼格都很高,而且简单易学。你们有没有兴趣挑一个尝试一下?
我从里面找到了很多比直男兄那个高出好几个段位的作品。
Tangi同时发布了web版,地址是tangi.co
如果你也是一只互联老狗,那么Tangi肯定会让你回想起十年前给国内互联大潮带来一阵腥风血雨的Pinterest。
创立之初,这个帮助人们分享与收集生活创意的“在线图板”曾借助首创的图片瀑布流的新鲜体验获得了超过Facebook的增速,并一跃跻身进入全球前十的社交网站。
当时国内模仿者不计其数,最快的一周内上线,但最后一片狼藉,几乎全军覆没。现在的幸存者“花瓣”也是靠着摄影师与设计师这样一群专业用户才活了下来,满屏的设计素材早已偏离了生活创意的初衷。
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远离天朝的Pinerest一直蓬勃发展。上周人家把过去一年的财报一发,股票猛涨16%。据数据显示,2019财年第四季度(Q4),Pinterest营收达4亿美元,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47%,全年营收达11.43亿美元,同比增长51%;Q4及全年营收均好于市场预期。
更引人注目的是,Pinterest目前的ARPU(单用户平均收入)与同类处于较低位置,未来依然具有较大上涨空间。

如果你错过了特斯拉的火箭飙升,那么是否还要继续错过Pinterest?
有时候机会就是这么明显。尤其当大部分聪明人都不由自主地开始变成”一致行动人“的时候。
Facebook,另一个互联巨头,就在上周也推出了自己的视频版Pinterest——Hobbi。
Hobbi同样专注于例如园艺、烹饪、手工艺品、装饰等这样的手艺活儿。但它作为个人工具的属性更强一些。Hobbi的广告语是“个人项目的一站式应用”。它所期待的,是用户可以通过它来记录与见证个人项目的重要进展。
相比较Tangi,Hobbi显得“更加Pinterest”一些。除了视频外,Hobbi同时支持图片内容。用户可以像Pinterest那样将内容整理到属于自己的项目当中。而在内容方面,Hobbi目前并没有像Tangi那样采取严格的管理。
Hobbi的首页更像是一个个人的记录夹,与Tangi满屏的内容推荐差异很大。

其实也容易理解。毕竟与Google不同,Facebook本身是一个社交平台,用户的主要分享场景还是那条时间线。所以Hobbi更像是一个专门为拥有长期个人项目的用户提供的信息收集器。最终,这些内容还是得同步到主站上,汇入生活Feeds之中,才能与原有的关系链产生发酵作用。不过也不排除Hobbi具有反向筛选与更新关系链的能力。
我觉得Hobbi可以给予国内小程序创业者一些启发,它与Facebook的关系本质上与小程序和微信类似。只是在微信场景的中,除了朋友圈之外,还有群这个特殊的生命体。如果仔细想,办法也是有的。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不过在考虑微信生态的时候首先还要看你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好友基础。如果你的朋友都对你的手艺无感,那么不如转向本来就对这些内容有所期待的地方。
比如年轻小伙伴们心目中的圣地,今年跨年晚会的爆品源产地——伟大的“小破站”,哔哩哔哩(Bilibili)。
巧的是,哔哩哔哩的“好爸爸”腾讯前两天增持股份达到了18%!。想必腾讯也是看准了这块Z世代的精神圣地,估计之后还会不断加持。
对于“小破站”为何具有这样的神奇魅力,找另外的机会再写。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询问过身边的小伙伴,甚至还在“小破站”发表过内容,我想你会和我一样惊讶于它的反馈。
下图是我刚刚截屏的。这两个纸飞机的教学视频是我亲自录制并上传的。坦率说,像这样花了十来分钟粗粗剪辑的内容居然能够收获这么多的关注,我本人受宠若惊。
后记
总之,不管是从长远看经济进入新周期还是眼下大家被迫进入“宅经济”,有一个现象正在萌生——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工作以外时间。那么大家如何利用这些时间来创造新的价值呢?
最近一线的互联大佬们都在谈“下沉”。我觉得啊,你们不要老用这种高傲的眼光定向俯视你们眼中“三四线”。新的生活方式其实也正在下沉在你们身上,哦,也包括我。
从斜杠青年到复业青年,这背后注定是一个新的机会。不管怎样,先成为一个手艺人吧。
嗯,今年情人节很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