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总结是学习徐星投资基金经理的博客所做的笔记,不断增加完善中,不代表本人观点
股市投资的两种模式,一种是长期投资,另一种是波段套利。一种靠的是见识,提前布局;一种靠的是策略,跟随大势并快速应对。
一、长期投资
- 基本理念,市场长期看是有效的,即股价的长期趋势反映了基本面(包括行业与公司等)
- 可行的投资策略就是,①认识企业的内在价值,这需要对行业发展、公司特质、商业模式等有深刻的认识;②评估其价值的匹配性,评估是一种艺术,不是套入公式的简单计算;③只赚熟悉领域的钱,如些特定的行业,只赚长线的钱,要坚守自己的阵地。
我们希望找的公司具有“大行业,小公司,有特色”。这里的大、小是相对的,有特色就是以后能转化为经营上的优势;如果再进一步,最理想的投资标的是这样的,“似小实大的行业,低边际成本的经营,以及赢家通吃的趋势”-徐星投资
- 价格与价值偏离的幅度越大,时间越久,回归的时候收益率就越高,就像弹簧一样,这里有个复利原理
任何大跌都不会影响一家优秀公司内在价值的常态表现。但市场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反映一家公司的价值,比如极端的熊市中远远低于公司价值,或者在极端的牛市中远远过度夸大公司的价值。但时间会是这类公司的“朋友”,一定会有时间来表现其价值,并且这样的时期应是常态。而且越长期不能正确反映,到后来越是“算总账”式的表现——按复利效应给长期投资人应得的总收益率,过度的下跌一定会带来长牛或暴涨
- 长线投资赚两部分钱,一是基本面的变化;二是市场的错误定价,即用方向思维从别人的错误中赚钱。
在历次牛市的高点,仍然是有相当一批公司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但此类股一般不是现在的热门股
- 股市长期上涨的几个驱动力①利率水平的趋势向下降,但利率过低会形成流动性陷阱,是个例外;②微观经济盈利水平roe的趋势性上升;③估值长时间过低,市场自动回暖。
--看历史上几次牛市行情,96年的牛市是因为利率快速下降造成的,06年牛市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传统行业的普遍景气,ROE从2005年的8%在2年时间上升至17%。2014年至2015年6月的这波行情,是“极端估值压倒基本面”所致,意即去年所创下的历史最低市场平均估值后,那么一般后面无论基本面如何,都会来个“大反弹”,这也是价值规律所致。
--2014年底A股的低估值主要是权重股中的金融地产、建筑和部分极度景气的家电股等估值在历史低位所致(其他类股的估值并不低)。但这类公司的共同特征就是“同质化”和“极度景气”(ROE处最好时期)。从世界上这类行业的ROE规律看,没有道理它们整体可以长期维持这么高的ROE。因此,其股估值相对市场很低,正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
二、波段投资
- 市场的波动具有随机性和馄钝性,波段操作失误率很大
- 一次成功的操作模式,可能成为后来的枷锁与依赖,条件变化时成为失败的根源
一旦一个投资人或机构尝到了用大仓位变换来应对市场波动的甜头,他一定会在以后不自觉地想把这种经历发挥到极致,乃至成为习惯:试图回避所有的下跌、把握所有的上涨,其结果一定是后面要犯巨大错误,甚至被市场彻底淘汰
- 波动与宏观经济等没什么太大关系,宏观经济主要干扰了人的情绪,预期分析宏观,不如观察价格与众人的心态;
- 止损是与波段操作相对应的,不是长期投资的策略。
在二级市场投资,只有能忍受波动,才能享有收益。而拒绝波动,比如所谓“控制回撤”并非是在控制风险,某种程度上是“回避”了可能的收益
- 股市是不可预测的,号称能预测股市的人,都不懂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