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提升2.5倍
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里,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尔·韦曼展示了课堂刻意练习教学术,并通过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法,发现运用该方法的学生掌握的水平比传统方式下的学生高出2.5倍。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安德森·艾利克森详细介绍了这一案例:
在每次上课前,先朗读之前学过的内容,并做一个判断题热身,温习一下之前学过的概念。
上课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回答老师提出的课堂问题,方式是在线提交答案。这些课堂问题的选择,目的是让学生思考一些概念。
回答课堂问题的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关键,学生是在小组中讨论每个问题,然后老师讲解答案并展开阐述,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某个特定的概念,老师会举行一个“迷你讲座”来专门讲授。
每节课还有“主动学习任务”环节,在其中,各小组的学生要考虑一个问题,单独写下答案交给老师,之后老师再次回答问题,指出错误。
这种课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两个班进行对照实验。最终测试的结果为传统课堂中的学生平均得分为41%,而刻意练习的课堂上,学生平均得分74%
统计结果显示,刻意练习课堂上的学生,与其他课堂上的学生相比,正确回答的问题个数超过了2.5倍。此外,研究者计算得出了两个班级之间成绩差异为2.5个标准差。
这个结果令人震惊。课堂刻意练习教学术能让学生们变得更优秀,难道这不是老师送给学生们最好的礼物吗?
2. 刻意练习理论
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有明确的目标、保持专注、跳出舒适区、有及时反馈。
刻意练习的目标是通过掌握正确的方法,在优秀导师的指导和反馈下,通过持续大量的练习,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即在大脑中形成固化的思维组块,从而能提升处理问题时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例如,两会期间的美女翻译,能够准确翻译出领导人的讲话,原因就是她已经通过形成了容量很大的思维组块,能够下意识地处理大量的语言。普通人则需要先将中文翻译成英文,语法正确,词语合适,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原因是普通人没有固化的思维组块,思考时必须一步一步的完成。
要想形成思维组块,必须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进行持续大量的练习。
·
3. 课堂刻意练习教学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韦曼的教育方法,与传统方法的重要差别在于:对技能和知识的着重点不同。传统方法强调学生要知道什么,而刻意练习的方法强调学生可以做什么。
刻意练习认为,学生学生必要的知识,是为了培育技能;知识本身绝不是学习的目的。刻意练习能够促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重拾许多知识。
正如陆游所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事实、概念和法则,都是单独记忆在大脑中。
如果学生想用它们来做某些事情,比如解决问题、推理并思考问题,提出假设等等,由于这些技能没有固化形成思维组块,所以只能运行短时记忆,一边思考解决方案,一边还要调取那些存储起来的信息。这种方式的效率非常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遗忘之后,处理问题时更费时费力。
刻意练习方式下,学生将知识、理论固化为思维组块,此时那些学到的知识变得结构化、集成化,运用时更容易运用信息。
例如,尽管我们学了多年的英语,却始终无法开口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表达。很多人非常困惑,为什么投入那么多年的时间,却没有效果?我们发现,自己每次想说的时候,脑子里运行的是中文,然后再一字一句的处理成英语,如果想不起单词或句型,就会中断,形成的失败感让自己放弃。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形成固化的处理英文表达的思维组块,哪怕是一些初级的口语组块。
4. 如何实施课堂刻意练习教学术,将礼物送给学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新型教育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翻转课堂、慕课等等,但是互联网知识付费产业中,最火爆的就是那些技能型的课程。
因为它们相对容易地实施刻意练习,从而对于教师、学生都能感受到效果。
然而,在国内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实施刻意练习教学术呢?毕竟学生学习的最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这些课堂里,所以我们应该将刻意练习带到这类课程上。
围绕概念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进行解决
主动思考,能够更好的让大脑运行,从而有助于形成思维组块。小组讨论,容易形成一个专注的氛围,大家能积极的参与,相互影响和协作启发,和独自思考相比,能够获得意外的有用信息,形成更宽大的知识背景信息,有助于分析和理解。
通过教别人,能够更好掌握。小组内的成员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倒逼学生主动学习。
有效的反馈和持续改进
课堂环境下,教师回答之前的问题,对概念进行阐述,帮学生理解和改进,然后让学生运用它们做下一步的思考和分析。这里的关键是学生的主动思考。
传统课堂上,教学方法往往就是老师先讲理论,然后布置作业,学生解答。这种方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大脑没有充分运行,很难形成思维组块,因此即便当时学生能够使用知识解答问题,过后也容易遗忘。
我们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及时精准的反馈,从而一直保持正确的方法,不断改进提升。
跳出舒适区
离开舒适区,人们的思维往往要保持高度集中来应对新的情况。这种大脑高速运行,全神专注的状态,就是形成思维组块的时机。
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讲授,更重要的责任是设计能够让学生跳出舒适区的学习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礼物。
小组任务模式、公开演讲、参与竞赛、实践活动,都是离开舒适区的学习方式。那些经常在离开舒适区环境活动中学习的学生,往往更优秀,因为这种状态下需要专注应对,从而促进思维组块的形成。当形成思维组块时, 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更高效和优质,成绩自然更优秀。
有效激励
许多人离开舒适区后会存在恐慌、害怕等情绪,从而难以保持精力高度集中,也无法实现刻意练习。
因此,必须设计有效的激励,以解除那些影响专注的心理状态。当人们受到有效激励时,哪怕是一个点赞,都有可能激发全力投入的能量,从而进入刻意练习状态,实现思维组块的形成,真正提升技能水平。
5 小结
教师总希望将自己的所学都倾囊相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课堂刻意练习教学术,通过设计适合的环境,让学生进入到刻意练习的状态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升成绩。帮学生提升技能,为实现梦想升级动力,这就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