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的日更话题多数都是受《少年派》启发而写。记得多年前的《蜗居》也是让我这个“懒人”半夜还在追剧。
一个好作家的标准往简单里说是作品让人喜欢,往深层次讲是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并唤起心灵上的共鸣。
在我眼里,六六就是这样一位作家!
六六新推出的聚焦教育的新作《少年派》出版上市不久,就赶在高考这个特殊时间段,由张嘉译、闫妮、赵今麦、郭俊辰领衔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少年派》也开始了热播。
不得不说,知名女性作家六六再次抓住了社会焦点、抓住了一个被高度关注的高中毕业生群体、抓住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心理……
故事围绕是四个家有考生的家庭展开的。
高考和离婚双重倒计时的重压之下,林妙妙的青春期遭遇王胜男的更年期,矛盾冲突不断升级。隐忍着父母名存实亡婚姻的钱三一却羡慕林妙妙热闹的家庭;江天昊突遭父母企业破产,“小爷”成为送餐“小哥”;邓小琪因为妈妈的秘密被曝光情绪一度跌入谷底,虚荣心被击碎后也理解了母亲的不易。
四个家庭各有笑泪,各有脆弱,也各有完满。内容太真实,全都踩在社会热点和人生痛点上。让观众在看的时候能够从中找到熟悉的情景,甚至看见另一个“自己”。
这应该是其“吸睛”的主要之处吧!
“养育是一场与过去的自己的遭遇战”!
六六曾经在微博上这样写道。说自己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张嘉译曾问她,这部作品想表达什么?她表示:“一个完整的人生。要是能与孩子和平相处、以礼相待,我们的人生修行就算完成了。我们气的、忍耐的、妥协的,是当年的自己。而最终成长的,是现在的自己。”
这话我也非常赞同。因为在看《少年派》这部电视剧时,除了有放松心情的感觉,同时也无数次反思自己的学生时代,以及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的种种问题。
一部文学作品,如果具有催人自省、助人成长的进阶之功能,那它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老实说,六六的作品读的并不多,尤其是这几年眼睛老化得快,特别喜欢的书也只得一次不超过半小时的慢慢阅读。包括当年追剧的《蜗居》也只是看了电视剧而没有去读原著……
有时候想,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喜欢快餐阅读和钟情影视作品,减少了文字书籍的阅读,除了现在文化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让人们在阅读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等等因素以外,急躁心理呀、时间少呀、眼疲劳不能长时间“使用”呀,原因多了去了,可见,真不能随便批评年轻人老爱以电子产品为伴,批评老同志只跳坝坝舞不爱学习哦。
呵呵,话扯远了!
关注到这样一段文字介绍:
六六1995年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之后几年一直从事外贸工作。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年,开始以六六这个笔名在网上撰文。
从上面这段文字看,六六写作并非“科班”,而且工作不久就出国定居了,但她的好几部小说却是取材于国内。不知道用“人在曹营心在汉”来比喻作家对家乡生活的眷念和关注是不是恰当?或者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走多远,最滋润成长的营养还是“故土”吧!
一杯茶,一本书,人生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愉悦和安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