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过年从腊月二十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过了破五,当年味慢慢变淡变浅时,热闹渐渐冷下来。忽然又来了元宵节。就像小说的高潮过去,又来了一段精彩。
十四试灯,十五挑灯,十六摔灯。
正月十四下午,夜幕还没降临,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挑着灯笼,走街串巷。买不起灯笼的,忙乎了几天,用高粱杆自己做一个。男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自己做的忽闪灯。
首先选好一棵大白菜,等母亲把白菜吃去,剩下一个大白菜很。欢天喜地的放起来,等到了正月初十就等不及了,拿出白菜根,在尖部插入一根细长柔软的柳条,在大头用小刀把里面的挖去,填上棉絮,从煤油灯里倒一些煤油,点燃,火势很旺,比灯笼威武多了,柳条很软,上下一忽闪,火苗更旺。十几个老大不小的孩子,挑着忽闪灯,在村里横冲直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停地疯啊,蹦啊,跳啊直到半夜。
元宵节这天挨家挨户都在门口点上蜡烛。当忽闪灯里的油燃完了,趁主人不在意,顺手拿起插在门缝里的蜡烛往忽闪灯里一放,又能撑个把小时。
小时候,可没有少拿别人家门口的蜡烛点忽闪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