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有个老同学,在我们当地办了一个培训机构,前两天打电话说,机构的老师们周末要去外地交流学习,让我帮忙代一节英语课,知道我没经验,周五便带我去了我们这儿最好的小学,提前体验一下课堂。
两节课听下来,我只有一个感受: 乱糟糟。
六年级学生,一个班有七十人,瞎起哄的,打闹的,和老师唱反调的,什么样的都有。
我坐在最后一排,和一个小男生同看一本书,老师让大家齐声朗读课后题,这一听我就傻眼了,他书上写的答案和其他人读的,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接下来是老师领读,我心里更是像被猫抓了一样难受,书上的单词是seasons,我听到的音是/'si:ziz/,听着孩子们拖得长长的尾音,坐立难安。
回家路上我心情很低落,想到我当初上小学的时候,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这么多年过去了,师资竟没有一点点提高,这可是我们这儿最好的小学啊!尚是这样,那其他的呢?真不敢想象。
下午见了小外甥女,她也在读六年级,见到我很是兴奋,不停地讲学校的事情,说大家以前最喜欢上的体育课如今成了最讨厌的课,因为新来了一个体育老师,又高又壮,打人特别厉害,大家都很怕他。
我一惊,你们老师还打人?她说对啊!每个老师都打人,体育老师是抓着同学的衣领,一把提起来打,语文老师是左右脸轮番扇耳光,数学老师一脚就把人踹下讲台,英语老师常拿书摔在大家头上。
我已经震惊的不知说什么好,可她还是满脸开心"小姨小姨,我跟你说,还有呢……",我忍不住问"老师怎么还能打人呢?" 还没等她说话,妈妈和姑姑就说,孩子不听话啊,老师不打有什么办法。
这就是理由吗,孩子不听话所以老师要打?不听讲,调皮捣蛋就要被拳打脚踢?我气极了,就是因为家长这样的默认和接受,老师们才无所顾忌,校园暴力才成了一种常态。
为人师长,尚且如此,孩子们更有了模仿的理由。他们会觉得,打人不是一种怪象,也不是一种犯罪,就是普普通通,随随便便,人人都见怪不怪的事情。
前两天我们这里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初二女生围殴一个同班同学(女),视频我看了好几遍,那几个女生打扮的不伦不类,叼着烟,一脚一脚地踹向被打女孩的胸口和腹部,一次一次的扇着巴掌,视频里还能听到她们的闲聊声和笑声。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在我脑中不断闪现,我深爱这里,深爱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因为深爱,所以不忍看她落后,不忍看她十几年鲜有提高的师资,不忍看校园暴力成为常态。
但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留下来,当个小学老师?可是凭我一己之力又能有什么改变,而且,自私地讲,我也不想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人生设定成这样的轨迹。
我更愿意从一开始就能让我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环境,而不是去做一个尝试者和开拓者,向着未知的远方前进,看不到终点,也等不到结果。
我还是没有勇气。
大大的世界多好啊,多精彩啊,外面的人们多优秀啊,我纵有一腔情怀,也做不到献身于这伟大而又艰难的事业中。
人人都爱"别人家的孩子",我另一个小外甥女,就读于XX市最好的小学,学习成绩优异,自我意识明确。小小年纪就因歌唱表演上过中央电视台,十来岁便和队友一起去了美国登台表演,担任队里的舞蹈主编,队员不服她时,从不来硬的,回家读《孟子》,找协调方法。
老师体罚学生,她带头写联名信,要求维护学生权益,指出体罚绝对不应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
典型处女座,做事一丝不苟,踏实认真,虽为家里独生,却从不娇纵,目标明确,执行力极强。
顺利升入最好的初中,高中,主动放弃舞蹈,歌唱,古筝,专注于学业。她妈妈觉得可惜,她却说"学习都差成这样了,还有什么脸玩那些"。天知道,她说的"差",是一种考不上北大清华,只能上复旦浙大的概念。
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吧。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环境,是家庭,是师资,是眼界。
周围的环境使她能够企及的高度不一样,一些在别人眼里遥不可及的目标对她来说就是常态。家庭教育塑造了她丰富的思想,父母从不苛求她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但他们的优秀给她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优秀的师资力量给了她出色的学习条件,她打心底里尊师重道,因为老师不仅在教书,更在育人,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更有尊重学生的可贵品质。这所有的一切决定了她的高度和眼界。
所以说,有差别的师资和态度,会趋向于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但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呀,虽然无法决定外部条件,但可以从态度上自我扭转。
我一直觉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form a lifelong awareness, 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在课堂上学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意识,一种求上进的态度。
师资不好,条件不够,环境不行,也许会成为我们的借口,但更应该告诉自己,向上的态度是自我给予的,这个"向上"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目标,比如考个证书,赚钱给父母送件大礼,在工作中掌握一个新技能……
太多太多了。
我觉得吧,日子还是有些盼头才好,你奔着一个方向去了,那个向上蹿的劲儿都能让人精神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