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啊,老刘来了,被抓到就挨打了。”放哨望风的小勇一声喊,正在偷苹果的我们一哄而散,笑声洒下一片。
“走了,胖子,该去捉鱼了。”小伙伴一聚齐,拿着脸盆,扛着铁锹,浩浩荡荡的出发捉鱼,“小勇和大胖堵住这边,大山和小强堵住那边,小涛和鹏鹏往外泼水,我去拿桶准备装鱼。”小伙伴中必有一个孩子王牵头安排妥当,不用监督,不用催促,大家干的热火朝天。
水见了底,鱼儿开始跳,大伙抛下工具开始捉,“这条鱼大,快来帮忙!”“这有条黑鱼,快堵住!”“水蛇,快跑。”“笨蛋,那是黄鳝!”七嘴八舌,热热闹闹,不大会儿鱼就装满了水桶,然后就收拾东西,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带着一脸泥浆,踏着夕阳开始回家。
每到中秋节,脑海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儿时的玩伴儿不自觉的就会跳出来“今年中秋去我家玩。”
老家在鲁中平原的小村庄,奔腾的黄河到了这里就开始平缓,挖沟引渠接入的黄河水灌溉着土地,中秋时分,遍野的水稻低下自己的头,沉甸殷实,苹果园里火红的果实挂在枝头,惹人口水,河里的水不多了,不时浮起一抹浪花。
老家中秋的风俗很奇怪,晚上大人们围桌而坐,饮酒赏月,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单独成席,同样饮酒赏月,不同的是喝的饮料和果酒,今年在你家,明年去我家,无论在谁家,家里大人都热情招待,精心伺候。
中秋节的午饭是一定要在家吃的,不论是否丰盛,都是全家围坐,老人居中,家长主持,孩子端茶倒酒,讲一讲地里的庄稼,说一说邻里的闲话,叙一叙家长和里短,热闹温馨。
吃过午饭,孩子们都撒了欢儿,拎着桶,端着盆,出门招呼小伙伴,直奔前几天考察好的一段水沟而去。
假如碰到下雨天就更美了,踏着细雨,迎着微风,偷偷的爬进果园,爬上果树偷果子。看园人也不特别在意,小孩能摘几个果子,让他们开心,自己也高兴。
偷完了果,捉满了鱼,全部放到晚上要去的主人家里,权当礼物。然后各自回家,洗一下脸,换一换衣服,带着父母早就准备好的礼物去赴宴。礼物不会太贵重,就是饮料和果酒,几块钱的东西,有的还会带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向主人家里一放,就开始坐着聊天。
主人家肯定是精心准备酒席的,小朋友虽不大,可也记事,回家后都会告诉自己的父母,今天在谁谁家吃的什么,他的父母有没有生气厌烦,万一准备不好,难免会被人指点念叨。
晚饭时,主人家把菜,酒准备妥当,男主人就来祝酒,没有高大上的客套话,只一句朴实的好好吃,好好玩,就离去参加大人间的聚会。
我们这时才开始放开吃喝,学着大人的样子分酒,敬酒,聊天吹牛。人不大,吃的就少,一会就能填饱肚子。然后就端着饮料,举着水杯开始讲故事,没有童话书,没有手机,讲的都是神鬼怪奇,狐狸惑人,黄鼠狼偷鸡,花蛇报恩,虽时常重复,但百听不厌。
主人家的家长最为操心,匆忙结束大人间的聚会赶回家,收拾桌椅板凳,送小朋友们回家,没有路灯,各自打着手电,家在一个方向的结伴而行,笑声总是爽朗不断。
回到家,向父母汇报完吃的什么,喝的什么,主人家准备的什么,在父母的催促声中,开始洗漱睡觉,睡梦中嘴角会不时上扬,定是梦到聚会时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