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梁簌溟先生讲孔孟》

作者: 拂逆之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20:14 被阅读0次
听《梁簌溟先生讲孔孟》

中午在听樊登的《梁簌溟先生讲孔孟》,其中对书中的一个点记忆深刻。

书中说孔子有四件事是从来不做的,这四件事分别是毋意、毋必、毋固和毋我

毋意,就是别瞎猜。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常常因为瞎猜而产生不必要的烦恼。

比如男朋友为什么不理我,是不爱我了吗?妈妈为什么对弟弟好,是偏心吗?那个人看我的眼色怎么这么奇怪?

在工作中,时常也会因为自己的妄念,而产生很多困苦。

因此,诚如儒学大家所言,在未下定论之前,不要调动自己的情绪,只看当下,而不必肆自揣摩。

毋必,就是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按固定的模式来做

有一句话叫“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也体现了这个道理。哲学上也讲,万事万物是运动的,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把这个观念落到生活中,通俗来说,不要有刻板印象,少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就是打破首因效应,即由第一印象所产生所产生的固化观念。

实际也许并非我们所以为的那样,真相也许埋在浮躁之下

毋固,就是不要固执己见。

其实我是一个挺固执己见的人,比如朋友给我一些理性的建议,我会因为她没有“站”在我这边,而产生偏激的抵抗。更甚而言听不进别人讲的话,认为自己是最对的最好的。

实际上这是一种心里极度自卑的反应,这些激烈的对抗像是一种自我防御的保护壳。

而倘若顽固于此,总是抗拒、拒绝,长久以来,会因失去幸福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学习调整,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这也是我现在开始学会记反思日记的一个原因,为人者,不可刚愎自用,固步自封。

毋我,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的父辈、祖辈就是典型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大多是奉献型人格,甚至于甘愿为你付出一切。

与之相反,90后和00后的我们,却因为长期处于独生、父母双倍关爱环境下,而过分自我。

在我二十几年的人生中,见过太多理所当然的人,做事情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而当一个人处于过分独我的状态时,就会因为只看中自己的感受,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孤立无援,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因此,过分只有自我抑或失去自我,都是不正确的,故而应当顺遂自然,不偏不倚,和乐生活

以上四毋,让我豁然通透。

羡慕潇洒恣意、豁达畅快之人时,却也应想起,他人自律自制,我是否达得到?

这四层境界,我心向往之,亦孜孜不倦追随之。

相关文章

  • 听《梁簌溟先生讲孔孟》

    中午在听樊登的《梁簌溟先生讲孔孟》,其中对书中的一个点记忆深刻。 书中说孔子有四件事是从来不做的,这四件事分别是毋...

  • 听梁先生讲儒家生活态度

    听《梁簌溟先生讲孔孟》:梁先生讲了孔子的14种生活态度:仁、乐、讷言敏行、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毋意必固我、非功...

  • 保持一颗柔嫩锐敏的心

    近日读了两本介绍孔子及其思想的书籍:《孔子-人能弘道》以及《梁簌溟先生讲孔孟》,两本都是介绍孔子及其思想方面内容通...

  • 《梁淑溟先生讲孔孟》上

    整本书是樊老师从西安市场上给淘出来的,虽然比较薄但讲的内容却很多。整本书把《论语》总结为14个态度,孔子面对生活的...

  • 2019-05-09

    国学大师梁簌溟:唯有发妻可配称妻子(女人,别再为你的堕落找借口) 1 唯有发妻配为妻子 最近梁簌溟先生的一句只有发...

  • 梁先生讲孔孟

    一部《论语》,中国人读了几千年。虽篇幅不大,语言亦不算艰涩,但是读起来并不容易。尽管自古以来,解释之作很多,但往往...

  • 《孔子》观后感2

    这两天听了《梁淑溟先生讲孔孟》他把孔子的思想总结为14个态度,以前在听《孔子传》这本书的时候主要讲了孔子一生的经历...

  • 听《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我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读一段《论语》,这部国学经典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感觉收获有不少。 我以前仅仅是只言片语的...

  • 听读《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近几日,将《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听了数遍,一则内容实在精彩,二则樊哥也是通透之人,联系生活讲得也妙,现辑录精粹如下,...

  • 读书有感

    【日常】 今天读梁簌溟先生的这本书。看到这样几句话,心里特别的有感觉。书里有句话说“天天黎明起来就作朝会(冬天都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梁簌溟先生讲孔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qh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