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6278570d7b0ca20f.jpg)
对《西游记》记忆完全来自六小龄童,虽在几年前家庭购书时将四大名著都搬回家,但似乎在一定阶段内成了摆设,直到先生将《西游记》搬出来变成涓涓的睡前故事。在此之前,最受欢迎的睡前故事当属来自妈妈每晚现编的《豆豆花花旅行记》。可自从认识了孙大圣,涓涓对旅行记的兴趣急剧骤减,摇身一变成了西游迷。
故事来源
先说说故事的来源,从爸爸搬着《西游记》原著到动画片《西游记》、电影《齐天大圣》、连环绘本《齐天大圣》,再到现实中对花果山水帘洞的念念不忘。接下来小爱同学的《小猪佩奇》和《汪汪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凯叔讲西游记”“老高有声讲西游记”,并且特别钟爱第一集、第七集,百听不厌,几乎成了家里的背景声音。到了晚上睡前故事,又会不断重复要求讲《三打白骨精》或者《紧箍咒降服孙悟空》,一天天的重复着,从来不会觉得无聊。
角色扮演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15057594f74e5c75.jpg)
自从喜欢上西游记,家中的对话就常常变成了“你是谁”, “快来和俺老孙大战三百回合”。经过总结,发现孩子喜欢的角色首当其冲就是孙悟空,她会下意识的选择主角,实在腻了的时候,也会是哪吒和红孩儿这种。而妈妈的角色也是一成不变的南海观音,只有爸爸经常会转变身份,一人饰演多角,从唐僧到、牛魔王、菩提老祖,再到各种妖怪,常换常新。不变的是,孩子在每次发起对话时的激动和兴奋。
如数家珍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c94a930d257a4ae7.jpg)
前面提到我对《西游记》的记忆就是六小龄童,对里面的各种情节只是知道皮毛,而涓涓对很多细节都已经很清楚。比如说黑熊精身旁道士的原形,比如说沙和尚的特征和来源,比如说菩提老祖以及各个菩萨的道场,小朋友说起来都头头是道。
涓涓:妈妈,我们家还有什么妖怪比较厉害
妈妈:老虎精?
涓涓:不是。
妈妈:黄袍怪是不是,黄袍怪在哪出现的?
涓涓:黄袍怪就是奎木狼。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变成了二十七星宿。黄袍怪以前在凌霄宝殿住。
妈妈:黄袍怪出现的时候是不是有个公主?
涓涓:是啊,百花公主。
妈妈:百花公主漂亮吗?
涓涓:漂亮啊,花就是很漂亮了,百花公主百花公主能不漂亮吗?
梦中西游
可以说产假结束后,早上看着涓涓醒来的机会就很少。如果哪天可以在床上陪着她醒来,大多数情况会看着她在梦中发出笑声。喜欢西游记之后,笑声就更多了。
“妈妈,妈妈我做梦了”。
“梦见什么了”?
“我问小爱定风丹到底最后藏在哪里了,小爱没有回答我”。
要么就会告诉我,她梦见了紧箍咒,即使如此,涓涓的梦还是开心地让她笑出来。
西游诗词
对于孙悟空,涓涓最爱的西游记灵魂人物。一段时间内,经常念叨“头戴凤翅紫金冠,身穿锁子黄金甲,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藕丝步云履,手执如意金箍棒”,像模像样。时而还会吟诵“八百里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沉底”,甚至是樵夫所唱“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也能说出来。这些美妙的诗词,在追寻西游人物时,西游小迷涓涓已熟记心头。
意外地惊喜
有一天,涓涓很郑重地走过来对我说“妈妈,你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去趟都江堰,要在都江堰附近住一晚,那样的话我们晚上就可以到灌江口看一看,走路就可以到,不用开车”。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意外,当时和她开心地做下约定,事后特地了解一下都江堰和灌江口,才知道这又是和西游记有关。
笑话
涓涓,来个笑话听听。
从前,孙悟空有一天去找五行山,对五行山说“五行山,讲个笑话听听”。五行山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哈哈哈哈,好搞笑啊
妈妈,你是不是都笑晕了。
这是西游记带着涓涓的快乐,涓涓原创笑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7040/068e837d5fc2e416.jpg)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除了影视中出现在我们生活,大多数情况我们不会将其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而我家的西游小迷完全将其融入生活,带给自己和我们无限的快乐和成长!
家有西游小迷,天天取快乐真经!
阿淼写于2020年8月1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