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理论”的启示
“管理就是让别人做你想做的事”这一经典结论。但是,想让别人做,别人就做么?弄不好,这一结论可能会反过来。这样,情况就尬尴了!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形:在走道上碰到一位部下,他说:“我碰到了一个问题,能不能和您谈一谈?”于是你便站在走道上专心听他细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一站便是半个小时,既耽搁了原先你要做的事,也发现你所获得的信息需要你决定介入此事,但并不足以做出任何决策。于是你说:“我现在没时间和你讨论,我考虑一下,回头再说吧。”
比尔翁肯(Bill Oncken)发明的有趣的理论——“猴子理论”就是从这里引伸出来的。
在上述的案例中,猴子原本在部下的背上,谈话时彼此考虑,猴子的两脚就搭在了你的背上。当你表示要考虑一下回头再说时,猴子的四只脚都移转到你背上。这时,你就全部接纳了这只猴子。于是,你转化为部下的角色,而部下则变成了你的监督者,甚至领导者。他会三不五时跑来找你:“那件事办得怎样了?”
如果你的回答或解决方式他不满意,他还会强迫你去做这件原本他该做的事。就是说,当你一旦接收部下所该看养的猴子,他们就会以为是你自己要这些猴子的。因此,如果你收的愈多,他们就给的愈多。于是你就会被堆积如山、永远处理不完的问题所困扰,甚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猴子,平白让自己的成效打了折扣。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是将时间投资在最重要的管理层面上,而不是养一大堆别人的猴子。身为管理者,如果你能让员工去抚养他们自己的猴子,他们就能真正地管理自己的工作,给他们充分地授权,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规划、协调、创新等重要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整个单位持续良好的运作。
猴子理论的法则,在于帮助经理人确定已由适当人选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当然,这个法则只能运用在有生存价值的猴子身上,不该存活的猴子,就狠心把它杀掉,决不留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