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积极并不是指个人的状态或情绪,它其实更是一种生存意识——我们诠释世界的方式以及不反其道而行事的决心。—— 芭芭拉·埃伦赖
《成功、动机与目标》,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思考,我是注重出色表现还是成长进步,好像还真是里面提到的注重出色表现对应的一种僵化性思维。
虽说注重「出色变现」的人更能达成在工作中的效绩目标,但是“全或无”的状态会让自己不稳定。
追求“表现”的人越沮丧越无法做出有建树的举动。糟糕的感觉使他们更加不易付诸行动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在目标没有完成到心里预期的那种状态时,心里的落差随着表现跌宕起伏。
注重「进步成长」的人在短期的目标中比较难欠缺,但长线的追求更容易和自我价值关联起来。
追求“进步”的人感觉越糟越会行动起来,针对问题做点什么。如果沮丧的源头是无法自控的,他们会看到乌云里的光,在体验中成长。
虽然说两种注重方向产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是成长型思维更胜一筹,更适用于更多的场景之下。
毕竟人生更像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笑到最后的才是大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