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时学习目标:
A类目标:
(1)认识“择、宫”等10个生字,会写“乘、笼”2个多音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B类目标:(核心目标):
1))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初步感知这幅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试着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块一:图画导入2分钟
孩子们, 咱们班喜欢画画的同学不少,现在请欣赏几幅古代名画。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走进“我为统文化代言—艺术站”,去探究去被称为我国“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吧!
板书课题,
1. 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A类目标: 10分钟
板块二:落实课前提示,提升课堂质量
读准多音字“乘”有两个读音,拼音分别是
chéng和shèng。
2、基本释义:(1)乘[ chéng ]骑;坐(交通工具):乘马。乘车。趁;就着:乘便。乘隙。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
(2)乘[ shèng ]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字词闯关我会读
多音字“笼”
lóng的组词:(1)牢笼[láo lóng] 解释:关住鸟兽的东西,比喻束缚人的事物。例句:我们冲破旧思想的~。
(2)鸡笼[jī lóng] 解释:育肥鸡用的鸡栏。例句:这个鸡笼真的是好大。(3)樊笼[fán lóng] 解释: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例句:我们的境地犹如被关在了樊笼里。2、笼lǒng的组词指导书写:
B类目标:20分钟
板块三:
1.出示《清明上河图》图片
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行业的人物?
2. 快速读第2自然段,
3. 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的功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4. 读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的画集高超,画面内容丰富。
5. 指导学生朗读4自然段,“眼看/一下子”可以适当强调,突出情况紧急。
引导学生说说桥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生动朗读这一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创设情境,自主表达1.小组交流: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总结:大宋王朝已经不在了,作者张择端也已经千古,但是从保留下来的这幅名画上可以了解到古都风貌,可以了解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不少研究者通过对这幅画对北宋历史展开研究,因此这幅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 请你当一回故宫博物院志愿小导游,向参观的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
任务一: 传世杰作,艺术瑰宝
欣赏艺术,惊叹感悟,
哇,太美,太漂亮了,教室里一片啧啧赞叹……
生齐读课题。
任务二: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积累多音字,理解意思,会组词,做好笔记。
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段:边读边勾画: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自评,认为自己写得不错给自己打一颗星。
3.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图美,文也美,看看课文都描写了哪些内容?
4.读2 3 4自然段,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小队子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边读变加动作。
5.看看在每一段分别围绕那句话写的?
预设:画中人物众多
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
“句式写句子。
街市热闹
桥北情景传神
小组汇报:
四:概括 交流分享
1.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容适当展开。
2.学生上台展示,老师加以点评,学生补充.
作业:背诵2 3 4自然段.欣赏语言美。
拓展延伸,第二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宋代的元宵花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