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选择了我们,我们和孩子遇见,是一种缘分。那么,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未来呢?
我是2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美国正面管教的家长讲师。对于育儿方面本来就比较关注,身边也有很多的宝妈宝爸。我也看到,大家在育儿方面也存在很多误区和困惑。
对于育儿,现在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常常让父母不知所措。一不小心,就被误导,掉到坑里去了。到底什么样的才是科学育儿呢?
其实,就像所有科学一样,育儿的科学,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是Dr. 魏,魏坤琳写的一本育儿著作。
Dr. 魏,魏坤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后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运动的。第一次听说Dr. 魏,是在罗胖创建的得到App当中,那时候,知道有这么一个体育系的脑科学博士。
这些都是他的光环,而他另一个身份,则是2个宝宝的父亲,2011年和2016年,两个宝宝的到来,让他开始疯狂接触各种育儿方法,结果发现市面上流利着各种育儿伪科学。之后,在得到开设专栏。而这本《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则是专栏的精华文集。
这本《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共分为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和创意脑五个部分,解读了很多市场上常见的育儿误区,并给出了正确培养孩子大脑发育的实际操作指南,,可以说是一本操作性及佳的婴幼儿大脑开发说明书。书中给出了大量的例子,虽然是一本讲脑科学的书,但是可读性很强,轻松易懂。下面,我简单说一说给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一、培养孩子智力的基本-适度的刺激
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是家长最最重视的一个方面,从孩子很小开始,就开始研究开发智力的食谱和方法。于是,“开发宝宝智力!”,“成就聪明宝宝!”等成了最常见的广告语。
在这本书中,对于智力脑这一部分,作者说了一件基本而又重要的事情:你可以为孩子做到又能有效提升智力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环境,可以不断地刺激他的认知能力发展。
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有神经可塑性,而0~6岁孩子的神经可塑性最强。给予大脑刺激,就是增强大脑的驱动力。
那么,如何正确刺激呢?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1. 在家里,给孩子适宜的环境刺激。
鼓励孩子探索世界,同时鼓励孩子把感知到的信息关联起来。
2. 在户外,扩展孩子的学习资料库。
让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旅行,去小公园,参观博物馆,都是非常好的学习经历。
3. 刺激不是越多越好
刺激过多也是很多家庭常出现的情况,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的玩具太多,以致他无法集中的沉浸下来玩一个玩具,注意力被严重分散。正确做法是,把大部分玩具都收起来,一个时间段只拿出几种玩具供孩子选择。一段时间后,再换一个。
另一种是大人过度“关注”,总是干扰孩子,比如孩子在专心玩的时候,大人一会让他喝点水,一会又问他要不要上厕所,这也是一种刺激过多,也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分散。
二、刻意练习才是王道
没有不练习就能取得成就的天才,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后天的刻苦练习塑造出来的。
身为家长,我们往往在 “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 还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之间左右权衡,纠结不已。Dr. 魏告诉我们,刻意练习是必要的,而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通过分解任务,让孩子不断获得小的成就,而不容易放弃。
首先,无论想要学会什么技能,练习都是非常必要。所谓“熟能生巧”,绝对是有道理的。而这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需要刻意练习,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
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里面把刻意练习的重要性讲的很清楚,而对于孩子,刻意练习则更为重要。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三个区域:舒适区、恐慌区、学习区。
舒适区指的就是,我们已经掌握的区域;恐慌区指的是,对我们而言过大的目标,一个很美好但看似短期不可能达到的目标,难度太大,所以会让人感到恐慌;学习区位于上述两个区域之间,是一个努努力可以够到的目标。
而刻意练习,就发生学习区。孩子的刻意练习可以这么做:
1. 帮孩子分解任务,分成很多小的目标。比如,我们想让孩子学习跳绳,可以分解成:练习摆动手臂-练习有节奏的跳跃-把摆动手臂和跳跃结合起来-加上绳子练习。
2. 分散练习,持续做。比如:还是拿跳强来说:每周练一次,一次练3个小时,不如每天练一次,一次半小时效果好。小批量的持续练习最能加深忘记。
3. 即时给孩子反馈。当孩子做对的时候,即时给出正面反馈,培养他的兴趣。
三、发脾气不是孩子错
孩子发脾气、闹情绪,是很多父母非常烦恼的事情。脑神经博士Dr. 魏告诉我们,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因为,人们在孩童时期,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孩子的情绪脑比理智脑发育快得多。
这个观点,我们在正面管教的课堂上也常常引用,我们会用一个手掌大脑的模型,告诉家长们,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的大脑盖子(用四个手指来表示)打开了,这时,我们需要帮助他合上大脑盖子,连通理智脑。
要让孩子掌控情绪,最需要做的就是刺激孩子情绪脑和理智脑之间的联结,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发展他们的理性。
当我们,不把孩子的发脾气看成是孩子的一个不良行为,而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发展他理智脑的好机会,我们就不会跟着孩子一起生气了。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导来帮助孩子连通理智脑:
第一步:引导他描述情绪
问孩子:“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你是生气了吗?”。很多孩子无法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情绪,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帮孩子认识各种情绪。有一部电影,叫《头脑特工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认识情绪的教材。
第二步:引导他分析情绪
引导孩子想一想,他为什么会生气?他的情绪从哪里来的。当孩子开始描述,分析自己生气的原因时,他的情绪浓度已经开始下降了。
第三步:引导他反思情绪
帮助孩子反思整个发脾气的过程。还可以引导他理解他人的情绪,比如:“当你对妈妈发火的时候,妈妈很也难受吗?你能感受到吗?”
这里,我建议,要在孩子的情绪已经平复下来之后进行,甚至可以先放一放,之后再进行。
以上,就是我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几个观点,而书中,还有很多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非常推荐父母们去看一看这本书,尤其是0~6岁的父母。看完后,一定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更快地掌握一些育儿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