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都是越原始越纯粹,朴拙的总会比巧夺天工的多一些随性和自然。
和朋友讨论有阅读价值的书,我推荐给她一本《千年一叹》。这本书与其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一场对文化的追溯和探究。
书里提及很多古老的、新生的,东方的、西方的各类文化,所到之处,皆是神圣与深深的感叹,当然也少不了对消失的文明的惋惜。和这些最初的文化相比,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反而显得混浊了些。
不少文化和经济捆绑在一起,沾上了铜臭味。比如,寺庙里,有的人虔心问佛,至真至诚;有的游客就只是为了“花钱烧香”,在他们的观念里,跪拜只是一种形式,花钱才求得心安。
就连文化工作,也被功利心侵蚀。
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语言积累和深厚文化积淀的过程。从古到今,能和鲁迅、荷马等作家并驾齐驱的人不多,能冠上“伟大”二字的就更少了。在以前的时代里,民众受教育的机会不多,也没有各种便利的传播媒介,能够从事写作的人占少数,甚至在西方国家里,文学创作只有贵族才能接触得到。那个时期,文章的传诵程度远不如现在高,但那些时代却筛选出了大多数的伟大作家。而目前,每个人都可以申请个人帐号,微博、微信等很多平台都能发表自己写的东西。在这样的条件下,写文章的人自然增多,可是,作品却失了本真,吸引眼球的干货远超于纯表情达意的文章。能够接触的东西多了,我们反而分不清文章和一堆字的区别。
有的人把写作当做谋生手段,这无可厚非,既然写作是一个职业,就带有经济意义,只不过,一部分人看重经济意义超过文学意义,忽视文本的思想灵魂,把它们当做博取关注的跳板,严重降低了文本的价值。
在我看来,写作的前提,是一份纯净的虔诚。对作家而言,其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是他本人,也可以说,文章最初是写给自己读的,然后才是受众。所以,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对文字报以尊重才是创作时该有的态度,否则,做不到尊重自己的文章,又何谈尊重“作家”这一称号和尊重读者呢!
我一直都认为作家以及和文学文化相关的职业,是改造心灵的工程;真正的有价值的文章不是教人学会怎样的方法论,而是潜移默化地指引读者的思想走向。
一个作家所追求的,不该是名利,而是个人内心的表达和与读者的思想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