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想法
抗倭名将百姓只知有戚继光,而不知有他

抗倭名将百姓只知有戚继光,而不知有他

作者: 产品空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4:37 被阅读132次

从小历史课本上就教育我们,戚继光是名族英雄抗倭名将,历史上明朝只有戚继光在才能抗击倭寇吗?答案当然不是,甚至比戚继光更加重要,但是他被后世所遗忘,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就是嘉靖时期,明朝兵部尚书,浙江巡抚,东南军事总督胡宗宪。

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为官二十五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个时候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他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临行前立誓剿灭倭寇,评定东南。到任后整顿军纪,经过努力明朝军容军纪大为改观,为抗倭奠定了基础。攘外先安内,这时赵文华(严嵩义子)以祭海名义督察沿海军务,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被其迫害。行事圆滑世故的胡宗宪,小心谨慎处理好了与赵文华的关系,甚至得到了赵文华的支持,很快胡宗宪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这样为他调派兵力提供了便利,另外朝中有人好为官,结识当时的权贵为他一心用兵提供了帮助。

胡宗宪在作为东南战区总指挥时,选用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征明、郑若曾等为幕僚参賛军务,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策略。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授权戚继光招募新军,这样由戚继光建立的戚家军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让倭寇闻风丧胆的铁军。、

东南的倭寇之患,在胡宗宪的指挥之下采用徐文长谋划的招抚和刀兵并用的策略,同时依赖戚继光、俞大猷等训练有素的铁军,在东南战场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仗。苏、松巡抚,九年之间换了十个,“无一不得罪去者”。唯他胡宗宪,在浙江任上,克尽全功,“两浙倭渐平”,汪直、徐海、陈东、麻叶、辛五郎等中日海贼先后被杀。这与他在军事上的指挥力分不开,同时说他攀附权贵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能够剿灭倭寇。

后世留下胡宗宪更多的是骂名,比如结交赵文华和严嵩父子,严嵩父子倒台政敌的攻击也是无情的。其次胡宗宪生活奢,有“总督银山”之称,这都是史料记载的事实。(明朝几个名臣不贪腐,其开过定的俸禄体系就决定了)而胡宗宪这样奢靡生活,加上和他

相关文章

  • 抗倭名将百姓只知有戚继光,而不知有他

    从小历史课本上就教育我们,戚继光是名族英雄抗倭名将,历史上明朝只有戚继光在才能抗击倭寇吗?答案当然不是,甚至比戚继...

  • 戚家军是如何组建的?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组建戚家军,有一条募兵原则,特别有意思。他征兵时,只收农民,不收城市居民。 戚继光认为,来自市...

  • 东南的奇才——胡宗宪

    胡宗宪是明朝嘉靖年间人士,时任东南总督,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上司,是他一手提拔了戚继光。他最大的贡献无异于抗倭,扫除...

  • 抗倭名将戚继光

    长期以来,对于中原政权来说,外敌入侵,一般都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但到了明朝,南方沿海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海患。为什...

  • 《明朝那些事儿》之戚继光

    戚继光, 抗倭名将。 即使不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戚继光的大名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记得大概在小学的时候我...

  • 再读戚继光

    最近重读抗倭名将戚继光,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思考。 之前认识戚继光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前两年走近戚继光...

  • 纪抗倭名将戚继光

    新军旌旗义乌扬,戚字声名立岑港。 浙闽转战八百里,倭寇听闻胆惊慌。 兵书纪效传后世,戍边在北国威彰。 不愿封侯荫妻...

  • 戚继光:公正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万历十五年,已罢官多年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家乡登州病逝。 戚继光戎马一生,早年转战东南沿海,平定倭乱; 而后长年镇...

  • 书摘《一本书读通历史典故》文渊主编5

    抗倭英雄---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梦诸。山东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少时好读书,通经史...

  • 明史篇//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抗倭名将百姓只知有戚继光,而不知有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l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