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是我们一家四口第一次一起去看电影,也是两岁的小宝第一次进电影院,去之前一直担心他会哭闹,影响别人,没想到他看得津津有味,还一直和电影里的人物互动,比我们这些大人看的还要嗨,只不过影片对他来说,还是有些长,到后来,他睡着了。很美好的一次体验和记忆,出来后,老公感叹说,其实人这辈子最应该做的事是,要尽可能多的取悦自己。我想说,你下次再像这样取悦自己的时候,请捎上我们仨。
好了,言归正传,观后感动满满,首先片中小主人面临的问题,是我家宝贝现在正经历的。比如怕黑,担心这个世界上有鬼,或者进到一间没有人的房间会害怕。我女儿就是典型的特别胆小,总担心房间里有鬼或者有怪兽之类的,如果我们都在客厅,她晚上都不敢去卧室取东西,还要找个人陪着,如果我们都在忙,她会拉上弟弟去当垫背的。更别提夜里一个人去厕所了。
片中小月、小梅随搬家车来到新家,看到房子很破旧,也担心和害怕,她们应对恐惧的方法,是对空荡荡的房间大吼一声,给自己壮胆。当邻居小男孩跑过来给她们送吃的,临走时说他们家是鬼屋,小月就赶紧问爸爸,爸爸说,有鬼吗?我小时候经常幻想能有这样的房子住,正好很想知道鬼长什么样子呢。她们一起洗澡时,刮起了很大的风,屋顶和房屋内不断传来东西被砸下来的很大的响动。这个时候姐妹俩都很害怕,爸爸说,大声地笑出来,就不那么害怕了。结果,三个人挤在洗澡池里哈哈大笑,暖暖的场面,让人看着、笑着,眼角溢出泪来。真的,生活很艰苦,心里却开满花的那种感染力,滋润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还有片中大人与孩子的交流,以及对孩子童真的呵护,是我们做家长的真正要学习的地方。感受最深的是,姐姐小月上学之后,爸爸也在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剩下小梅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她被散落的松果吸引,发现了龙猫,又一路跟着小龙猫,爬上高高的树,跌入了树洞,进入了龙猫的家,和龙猫玩耍并且趴在龙猫身上睡着了。姐姐放学回来,在妹妹丢掉了帽子的地方,发现了树藤小路寻到了小梅,发现她睡着了,便把她唤醒。小梅醒来后,开始对姐姐和爸爸讲她梦里见到的龙猫。
发现姐姐和爸爸听后没有多大反应,她生气了,嘟着嘴,指控他们不相信自己说的。爸爸说,我们没有不相信小梅说的话。姐姐也羡慕地说想和小梅一样能遇见龙猫,爸爸觉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龙猫,遇见了就是一种特殊的缘分。于是他和孩子们一起来到那颗大树面前,向大树鞠躬,感谢它照顾小梅,希望它能继续照顾孩子们。一个大男人和两个跟着模仿的小孩子,对着大树鞠躬,那画面真美好,很温馨。
而现实中的我们,对待孩子的这种无厘头的事情,却从来没有这么上心。脑子里最熟悉的场景,就是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重复,一个故事可以不耐烦地听上一遍又一遍,特别是在搞笑的地方,不管听过多少次都能热情不减地捧腹大笑,还有在恐惧伤感的地方,总能再次抓紧爸爸妈妈的手,有时候为了应付孩子,我都跳过这些,当然,这很快就能引起孩子的不满,后来看书,一个育儿专家说,孩子之所以这样,并不是为了听这个故事,而是在通过父母重复地讲述,来一次又一次验证父母对他的爱。
我觉得很惭愧,总以为孩子天天在自己面前晃,我很了解他们,用老一辈的话说就是:“撅撅屁股就知道屙啥屎”,其实呢,最不懂的就是我们大人。有时候,真的就感觉这些动画电影、童话故事不止是给孩子看的,而最应该看的是我们这些大人。
还有影片中关于姐妹俩的感情,也很让人羡慕。在妈妈住院,爸爸又忙于工作的这段时间,姐姐对妹妹的照顾无微不至。特别是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天快黑了,她们俩发现爸爸早上也没带伞,于是决定去车站接爸爸。结果爸爸因为没赶上经常坐的那班车,很晚才回来,在等待的途中,妹妹困了,姐姐小月把小梅背起来,让她趴自己背上睡,她就那样一边背着妹妹,一边打着伞站在风雨里坚持了很久。我尝试过这种滋味,真的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很累,胳膊酸,我一个大人都坚持不了多久,何况一个孩子,有这样的一个姐姐真的很温暖。
类似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片中也完全是根据一个孩子的视角在演绎。比如,姐妹俩在等雨停,邻居家小男孩路过,因为小男孩撑着伞,妹妹小梅想看看是谁,竟然歪着脑袋从下往上看,差点没让自己蹲下来摔倒在泥水里;还有跑着跑着会摔跤,跟着姐姐会跟丢;蹲在地上等小松籽发芽,把自己蹲成小螃蟹,等等这些让人忍不住为孩子的呆萌可爱阵阵发笑。
总之,影片看完了,还意犹未尽,记得以前看过宫崎骏老先生创作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也是这种感觉,期待他的更好的作品。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