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流淌
昨天读到,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了!
悟道后的王阳明打开了一扇通往圣贤之路的智慧之门,获得了渡人渡己的力量。
他先是邀请当地居民来听他的讲座,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收获了一群忠实的粉丝,他们每天都来捧场,在他遇到麻烦时豁出命保护他。
王阳明在龙场除了结交新朋之外,还有旧友来巩固他们之间的友谊。这些旧友都是他曾经在北京讲身心之学的弟子,以他的妹夫徐爱为首,陆续来到龙场。当这些人得知王老师创出了不同于朱熹理学的学说后,大为惊奇。他们让王阳明讲讲这个新学说。在王阳明与弟子的初期教学教学中,王阳明进一步解释了他的心学以及如何学习心学。
什么是心学?
王阳明说:“心即理。”
众人不明白。
王阳明说:“我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我心上,就是:心即理。”
这一说法当然让他的弟子们耳目一新,但他们疑虑重重。徐爱就问:“您说心即理,不需外求。我孝顺父亲的种种行为,恐怕要去外面求取吧。一个三岁的孩子怎么知道那些孝顺父母的礼节?”
王阳明的解释是:如果你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天冷了,你会给父母盖被;天热了,你会给父母打扇子。这种礼节,你需要去外面学吗?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你父母身上,倘若你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如何才能学会心学?
有弟子曾问王阳明,学习朱熹理学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去外面格物,把格到的道理用静坐思考的方式和自己的心吻合就是了。您这个学说,应该怎么学会它呢?
王阳明给出了四点: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第二,勤学。做圣贤必须勤奋,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品德;第三,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第四,责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劝善。
随着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传播,除了龙场当地居民和王阳明的旧友外,他已蜚声整个贵州。前来拜访他的人相望于道,贵州龙场看上去不再是个闭塞之地,而成了人来人往的市场。
在来看他的人中,有一人很特殊。他就是贵州军区世袭军政长官(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贵荣。安长官在贵州并非等闲,贵州的驿站就是他的祖上奢香夫人为明帝国免费创建的,所以他的神态里有一种无上荣耀的傲慢。安贵荣来见王阳明并不是听心学,按他的思维,王阳明学识渊博,声名远扬,肯定有非凡的智慧。
他希望王阳明能为他解惑,这个惑就是:他想减少贵州通往中原的驿站数量。
王顾问是如何帮助这位长官解惑,后期又将有什么样的故事?
下周继续读……
再说龙场悟道。
每次读到龙场悟道这一章,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到底悟道前后的王阳明有何不同?悟道后的王阳明获得了什么样的魔力?是什么事情让他命运的罗盘发生了转变?
我把自己想象成躺在石棺里的王阳明,大志向遭遇大绝望,面临大生死,饶是再积极乐观的人,夜深人静时那噬骨的绝望和痛苦也是无法掩盖的,王阳明上天入地一遍遍叩问内心:“圣人值此当如何?”
最后那划破夜空的一声嘶吼,或许不是获得了钥匙,而是放下了钥匙,超脱了生死、荣辱甚至是放下了心中那份纠缠了自己多年的想要成为圣贤的执念!
何为圣贤?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人人都是圣贤!吾性自足!
所以不用求了,在任何环境下做自己,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就是圣贤吗?
我也把自己想象成当地居民、王阳明的弟子、吃瓜群众们……
呀!时间到了,下周再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