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835618/2cb80d482ab7c235.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35618/e2b4ba18aa30827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35618/584f60e2fa8d176f.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35618/4a8f4288aa82e7e1.png)
《时间的脚印》
——统编教材八下第二单元第八课学习项目单
【学习目标】
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学会解读文本,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自身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自身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课前导学】
请结合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给以下带点字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
掸 踪迹 装置 烘烤 腐蚀 沙砾
山麓 沟壑 龟裂 帷幕 海枯石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35618/60b6a2ed4486dac5.png)
活动二:再探岩石,说“前世今生”。
1. 结合思维导图及文章相关文段,你能给大家讲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岩石是如何由“石裂”到“新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三探岩石,寻历史痕迹。
1.自由读22-29自然段思考: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触摸”这些“时间的脚印”,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试着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品“石”评“语”。
第二单元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之前所学文本,进行对比阅读,你能结合本文在描写岩石的过程中相关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上的共同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三:借“石”攻“玉”。
学以致用,实践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种事物,试着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语言技巧来写一写,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来介绍某种事物的一个特点,写一个简短的说明文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脚印》课后练习
一、巩固积累。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或给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shí(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在北京故官,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zhuᾱng zhì( ):铜壶滴漏。
(3)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
留下来。
(4)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早时候泥土龟( )裂的形象……
2.根据语意,选择与画线部分相对应的成语。
(1)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2)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3)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A.转瞬即逝 B.风吹雨打 C.追根溯源 D.此消彼长
3.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说明理。
(1)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 )。
A.痕迹 B.踪迹 C.遗迹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
A. 开幕 B.序幕 C.帷幕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4.旁边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天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依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参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拓展
计时的变迁
漫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6.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铯原子钟
7.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
1.蚀 装置 hè jūn
2.D B A
3.(1)B “踪迹”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运用拟人手法,与这句话中“时间是有脚的”相匹配,而“遗迹”是古时或旧时代的事物留下的痕迹,与原句不符。
(2)C “帷幕”与“拉开”合用,往往表示事件的开始,“开幕”是一个动词,不符合语境,而“序幕”往往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二、
4.这段材料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
5.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老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方法具体怎么进行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三、
6.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
7.为了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8.作比较、作引用。作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