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的一天,我和朋友们到平顺县游玩,先坐竹阀沿浊漳河漂流至榔树园,在榔树园小憩吃中饭,后从榔树园出来,再沿乡间水泥路走约半个小时就到迴源头村,该村四面环山,如果远望定不知此处有人家。此村也沿山坡而建,自南向北顺坡而下。进该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纵贯村落南北的街道,街道不宽,约三米,青石砌就,所铺石板经岁月踩踏及风雨浸蚀凸显圆滑,走在其上,就如行走在一专门铺就的健身道上,走几步,便觉脚底发热,周身气爽,我想这也是村里老人普遍长寿的一个原因吧。街道两旁有许多长短不一的青石块依次排坐在两边的屋檐下,一字排开,竟有几十米长,现在村里人不多,并且老人居多,他们三三两两闲坐在街道两旁,挽起的裤腿露出了黝黑结实的肌肉。一只只旱烟袋在阳光下悠闲地吐出一缕缕青烟,袅袅升起,那写满苍桑的庄家人特有肤色的脸上便漾起了一股股的幸福的笑意。在街道正中有一条宽约半米的小溪沿青石铺就的浅水槽顺坡而下,溪水不多也不少,多则溢出,少则断流,汩汩流着,古老街道因这小小溪流而生动,美丽。
炎热的夏天,坐在街道两旁的青石条上,望着眼前波光潾潾的溪流,围坐在一起,喝一口茶,品一袋旱烟,然后听村中长者们讲村中的故事,慢慢地讲到兴致处,一瘦高而微驼背的长者便拿出了他们手写的村志,是一本极普通的小学生田字格作业本,上面写满了收集起来的关于迴源头村的传说。迴源头村大部分人姓晋,但又自称为呼延赞的后人,这是为何呢?相传平顺县阳高乡回源头村为北宋抗金名将呼延赞的后裔子孙生息繁衍之地。呼延赞智勇双全,骁勇善战,一生赤胆忠心捍卫北宋王朝的江山社禝。当年,他的母亲以醋墨在其耳后刺字十字:“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并在其后背上纹刺“赤心杀契丹”五字,其妻子、仆人皆刺有同样纹身。之后,呼延赞的膝下诸子亦由他亲自在其脊背上统一纹刺“为国忘家,出门忘身,临阵忘死”十二个字,世代相传。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之母姚氏,就是仿照呼延赞的故事,以醋墨在儿子的脊背上纹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千古流芳。但是所有的卖国贼、汉奸们最最害怕的也是这四个字。这也是我们今天社会教育最最需要的四个字。
平顺县阳高乡迴源头村,因在大山深处,有山有水,宛如一世外桃园,因此呼延后人便来到这里,耕种放牧,生息繁衍。后因奸臣迫害,呼延一族满门抄斩,为躲避官府的追杀,居住在此村的呼延族人不得不改呼延姓为晋姓。青山依旧,世代繁衍的呼延后人现在在不在脊背上纹刺祖训忠心报国之字了,但是村人都是极淳朴的。
坐街中,看溪水从南向北,一路平静地流着,街中干净无尘,空气清爽,在村中向四周观望,只见远处奇峰陡立,怪石林立,犹如雕塑一般,草木极少,只在石缝间有几棵杂树顽强地挺立着,给褐色的山石凭添了几许绿意,但是半山腰下便是绿色葱葱,远处山石间的缝隙中不断流出溪水,然后汇而成河,沿街流过。这岂不是陶潜的世外桃源吗?村中至古崇文尚雅,村边一户人家的门前有两块石板条幅对联,嵌在门墙柱上,因年代久远,字己模糊不清,但仔细端详,又联想此村景色之美妙,我便猜出此对联为”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为卢照邻《三月曲水宴得尊字》诗首两句,全诗为,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
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
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
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
兴阑车马散,林塘夕鸟喧。此诗读来便有一种世外桃园的悠闲之美。在村中还有一家大门上方黑色木质牌匾上刻着金色的”德有邻”三个大字。这是什么意思呢?夜晚苦想,才知此三字原来
迴源头迴源头
迴源头
迴源头
迴源头
迴源头
迴源头
迴源头
迴源头
为
"德不孤,必有邻" 之缩写,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有道德的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从此处就可看出此村历史文化深厚,文人墨客辈出。由于此村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期间平北县政府便设在此地,为了看看当年的政府大院,我们便请村民带路,村民极热心,不但领我们到了县政府大院,还到了县公安局大院。县政府大院为临街的一个四合院,不大,据村民介绍,当时县政府只有县长一人办公,可见当时政府办公之高效,领导人员之廉明。县公安局为后街一院窑洞,二层结构,别具特色,据村民讲,当时一层为公安人员办公场所,二层为关押犯人之地,平常以木梯登临,将犯人押至二层,然后撤去木梯,犯人便无法逃脱,由此可见当时我公安人员选址之精妙。还有很多,村民也讲不出,我便不一一叙之了。如果有一天你能同我到此住古屋,看溪水,享夏日之清凉。坐街巷,望险峰,邀几好友谈古论今,饮酒赋诗,闲来登山望日月,岂不是人生之一大幸事。因笔拙,无法写出此村之妙,大撼。如你有意,到此村一游,一住,一谈便可。这就是我心中的最美古村落,迴源头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