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用女人换取和平的“和亲”,不过是文人一厢情愿的幻想

用女人换取和平的“和亲”,不过是文人一厢情愿的幻想

作者: 李_彦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14:53 被阅读172次

    【一二二三 写正史的工科生】

    文:李彦

    转载分享请私信,盗文抄袭必究

    和亲的真实面貌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网络资讯的便捷,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也有机会去探求自己喜爱的历史内容,却发现许多历史的面貌和我们的印象大相径庭。其中汉人王朝和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和亲常引起了人们的争议。

    与教科书上站在发展的观点认为和亲是促进民族融合所不同,真实历史上的和亲却是伴随着不断的流血牺牲而得以实现的一种暂时性停战间隙,和亲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也并不取决于和亲本身,而是由两国间的势力平衡动态所决定。

    当中原王朝对周围少数民族保持着较强的军事经济压迫优势,和亲便成为了一种少数民族依附和臣服的象征。而当中原王朝势弱,和亲则是为了维持边境短暂的和平以求发展。当然周边少数民族也常有送女至中原皇室,但尚无一人显名,所以在这里仅以中原王朝出嫁公主为代表。

    一、汉匈和亲

    和亲起始于国家实力较弱的西汉初期,为缓和对匈奴关系,汉廷将宗室宫女等随附大量物资送往匈奴以求和平的外部环境。但对于没有强大军事力量为支撑的和亲,和平只是一厢情愿的冠冕之语,汉王朝也一直未曾放弃发展军事力量以待彻底解决匈奴威胁。

    经过五代近六十余年的发展,汉武帝以雄才武略,倾国之力消除匈奴隐患,洗刷数十年耻辱。自此终汉两世都保持着对周边少数民族较大的军事优势,此后以强大军事力量为支撑的和亲并不能再称之为和亲,而只能称作是汉王朝为维系周边少数民族的依附而择机挑选宗室公主下嫁。

    昭君出塞图

    这种下嫁方式最为出名的便是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王昭君本为汉宫宫女,汉元帝为维持对南匈奴的控制,将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得以维持了汉匈之间近六十余年的和平。

    二、唐蕃和亲

    此外唐朝也是将和亲作为调控周围少数民族的一个极佳手段,其中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和唐中宗时期的金城公主入藏便是和亲基于国家实力对比最好的例证。

    贞观十五年正处唐朝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显赫之时,唐太宗为与吐蕃王朝保持和平关系,在松赞干布的多次请求下,于正月十五日命江夏郡王李道宗护送宗室文成公主入藏。此后文成公主在逻些((拉萨)深得赞普疼爱,在两国实力处于平衡时期,维持了双方三十余年的和平。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雕塑

    但此后由于唐太宗、松赞干布相继离世,吐蕃王朝采取积极对外扩张手段,唐蕃两国在文成公主尚且在世的公元670年便爆发了大非川之战,从而正式展开互相攻伐。

    相较于文成公主尚能过上三十余年的安稳日子,金城公主可以说完全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唐中宗时期唐朝与吐蕃皆因国内政局不稳,均决议以和亲方式换取双边和平。在这种背景下,景龙四年(710)春,唐中宗答应吐蕃求亲,命金城公主远赴青藏高原。

    但这时两国的政治平衡均早已被打破,金城公主的和亲并不能为两国带来实质上的和平。金城公主入藏当年,吐蕃便派军袭杀唐监察御史李知古,四年后唐蕃双方更是爆发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洮水大战。

    金城公主十四岁入藏,五十五岁在拉萨病逝,生活了三十余年的她并没有一天真正感受到两国间的和平。当双方各有需要谋取和平时,便以金城公主之名进行和议,而当一方实力恢复便根本毫不顾忌一个弱女子的感受而大动兵戈。

    金城公主入藏图

    中国历史上出嫁少数民族真能得到和平如昭君、文成者极少,更多的都是如同金城公主一般活在两国不断争斗的阴影之中,默默被当做政治斗争的产物在异族小心翼翼的活着。

    所以,和亲之事所求和平并不在于所送公主,而完全是在于和亲两国背后的实力抗争。两国间的实力若能维持动态平衡,和亲便是一种达成和平的仪式,若这种和平被打破,和亲便毫无意义不过是势弱的一方作为缓和形势的手段。

    最后,只能向历史上这些默默付出的女性致敬,纵然大部分未能青史留名,但至少不要再让她们被其曾保护的后人刻意抹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女人换取和平的“和亲”,不过是文人一厢情愿的幻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hg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