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班级班记】读写之间说为桥

【班级班记】读写之间说为桥

作者: 人中每文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15:36 被阅读0次

    身为语文教师的几年时间里,我目睹过许多孩子提笔作文时的眉头紧锁、唉声叹气、叫苦连连,也遇见过不少家长为孩子的写作水平难以提升而发愁、发怒、发飙。原本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涯往往到了作文出现在试卷上的时段便会戛然而止。

    鉴于此,我在迎接这一届学生时,心里很早就在开始盘算如何打破日后的“作文难写”这一魔咒了。不是到了三年级才来进行作文套路的灌输,也不是进入二年级就开始看图写话的强化训练,而是于不知不觉中,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时就悄然埋下一颗写作的种子——读写之间说为桥。

    “读写之间说为桥”这一概念的提出来自于儿童文学作家、新教育新父母学校研究者童喜喜老师。我有幸参与过她在QQ群里组织的公益学习,聆听过她的讲座,拜读过她的作品。对于这一理念深以为然,牢记于心、念念不忘。

    那么,既没有组织班上的家长购买系统的书籍,有没有任何形式的线上学习,这个读写之间的“说”如何操作,如何进行?和所有的语文老师一样,从孩子一踏进小学的那天起,我就鼓励他们买书、读书,识字的自己读,不识字的家长陪读。日积月累,总有长进,识字量越来越大,读书的趣味越来越浓,读书成习惯,成了自然。那么“今日之读”与“日后之写”之间的“说”就可以开始部署了。

    所幸,我们有一本现成的拼音儿歌书,每一页都是彩图,省去了我到处找图的麻烦。孩子们只需要看着书上的图就可以畅所欲言了,看图说话由此拉开帷幕。

    意料之外的是,一周下来,我那颗原本忐忑不安的心竟被惊喜填得满满的。这份惊喜首先来自每一个孩子的父母,他们没有任何怀疑的全力配合让我觉得无比荣幸。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也是摸着石头在过河。我只是秉持着一颗自认为“为了孩子们好”的心在策划、在号召,而他们比我更为认真与投入,每每聆听孩子声音的那一刻,我能感受隔着手机屏幕的那端,是一位妈妈或爸爸或爷爷或奶奶或外公或外婆的支持与给力。

    “以表扬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看图说话。”这是我对他们提出的唯一要求,他们做到了!从孩子自信、洪亮的声音里,我听到了,也看到了他们对这份约定的遵守。

    而更大的惊喜则是来自于孩子们自身的表现。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在发送语音之前有没有反复地演练过?又演练了多少遍?每当我按下播放键,他们的声音依次响起,或稚嫩、或柔媚、或欢快、或急促,

    都是那样的清脆、悦耳,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我常常一边听,一边忍不住地笑,既是为他们嘴里不时蹦出的新鲜词汇而惊叹,也是为他们绘声绘色地变化语调而欢欣,更是为他们偶尔脑洞大开的想象而折服。

    一幅图片,经由他们的声音演绎,竟衍生出了这么多的美好与惊喜。我怎能不扮演好忠实的听众的角色?怎么不记录下他们的精彩语录?这可是稍瞬即逝的财富啊!我想要的是,等我们完成这一本书的看图说话时,每一位同学都能有一次说话被收录的经历。

    此外,通过看图说话,我还发现了另一个现象。很多孩子在说话使用到了儿歌中的文字与词语。这是我最初并没有想到的事情。这显然是一个好现象。或许在家长看来,孩子是因为光看图说不出太多话,所以只好借助儿歌中的文字。而从我角度理解,这是孩子们对语言的学以致用。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回想语文教学教学中,我们曾苦心积虑地要孩子摘抄好词好句,背诵经典语段,原因之一不就是为了在写作时派上用场吗?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孩子们抄了、背了,到了写的时候却不会用。不知道怎样的好词好句在怎样的情境下使用才合适。而看图说话,分明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用所给的词语描述图片”以及“把儿歌改编成故事”这一能力的诞生。得益于其中的启示,我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这一问题。

    那么,开阔的想象、丰富的词汇、流畅的表达就一定是说话的最高标准了吗?显然不是,关于语言的逻思维辑,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的个性特征等等都是决定一篇作文好坏的关键,当然,那就是后话的后话了。

    我只是感慨,怀着一颗好心做事的人,总不会被亏待。谢谢所有的孩子与家长!让我更加确认了自己的善意。

    我也相信,大量的阅读一定为给孩子们提供许多范本优良的句子,而每日的说话也一定能训练到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试想:一个能够自己组织语言、又懂得什么句子是合乎规范的人,会写不出一篇语句通顺的作文?

    而满足了“语句通顺”这一作文的最大、最基本的要求之后,我们还会觉得写作文难吗?不难矣。

    【班级班记】读写之间说为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班级班记】读写之间说为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jd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