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家乡称为冬节,是一年里的大节之一。
这个节日,应节的食品是汤圆,我们称为“冬节圆”。家乡有个说法,吃了冬节圆长一岁,其实是暗示冬节一到,年也差不多到了。小时候总是向往长大,对于“吃了冬节圆长一岁”很是喜欢,早早地给自己加了一岁,等到过年又想给自己加一岁。后来才知道这一岁和那一岁其实就是同一岁。
无一例外的,这个节日也和其他农历的节日一样,都是以祭祀为主。
冬节的前一天晚上,家中有未满15虚岁的孩子的,要祭拜孩子们的保护神——阿婆。供品有两碗白饭,猪肉、鸡蛋、鱼(或者猪肝,称为“小三牲”)、红桃粿,更重要的是要有两碗冬节圆。
冬节一早,家里的主妇要早早起床,准备祭祀家里大门上的神(我们称之为“天公”)、灶神和祖宗。天公和灶神供品里一定要有四小碗冬节圆。祭拜祖宗的冬节圆不用盛在小碗里,可以用一个大碗或小锅装。祭拜祖宗的会煮比较丰盛的菜式,水果、粿品、烟茶酒等等随意。
小时候,我看到母亲会把冬节圆粘在门神、灶神和祖宗的香炉上。家家如此的。但这个风俗好像慢慢地没有了,我懂事后再没看到哪户人家有这种做法了。
以前,冬节圆都是自家做的。一般都是家里的祖母或是母亲把糯米粉和好,然后孩子们就会都加入“搓”的行列……
需要祭拜阿婆的家庭冬节圆都会做好多。因为祭拜完阿婆,要给左邻右舍还有老人家送用冬节圆煮的甜汤。甜汤里除了冬节圆,还有这个季节家乡独有的姜薯片,特别的好吃。
但现在自家做冬节圆很少了。大家都去买现成的,大个的,小个的,没馅的,有馅的,(还是各种各样的馅),颜色还丰富多彩,红、黄、绿、紫都有。大品牌有海霸王、思念、广州酒家等等。这的却省事方便,但有时却有点怀念小时候那种“搓”冬节圆的气氛。
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住着,祭祀一点没有少。从小耳懦目染,觉得过节本就是如此。当然,在外面,节味非常淡,但是,因为有了这些风俗,我觉得,我一点都没远离家乡——我的心,一直跟她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