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是儿子参加“2022世界学者杯 区域轮•成都站”比赛的日子。其实他正儿八经开始学习英语辩论还只是这个学期的事情,初级班的课也只上了七、八节而已。
前半个月老师建议他去参加比赛,还建议报高中组时,我们都没什么信心。但是比赛这件事,当我们正确的看待它,是可以促进我们进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的。于是,在经过两天的考虑后,儿子决定去参加。
相对于比赛的结果而言,经历和学习要重要很多。“去打打酱油吧。”我想。
关于“世界学者杯”,我其实之前并未关注过。因为儿子去参加,所以简单了解了一下。
以下这个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兼学术总指挥官:Daniel Berdichevsky写给中国的“学者”们的,算是这个项目的宗旨吧。
亲爱的中国“学者”们:
艺术家 Austin Kleon 曾经教导初出茅庐的学生们:画自己想看的画儿,演奏自己想听的音乐,写自己想谈的书,创造自己想用的产品。在设计世界学者杯时,我和我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一致的理念:设计一个当我们是学生时都想要参加的项目。创造自己想用的东西,这点很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学者杯可能看起来像一场比赛,但这个描述不完全正确,它更像是一场学术盛宴!它汇集了跨学科的知识,我们希望我的“学者”们在进入大学选择一门专业之前,能从更多角度和层面提升学术素养。世界学者杯的学习方法是独持的。我们用不那么严肃的方式去讨论严肃的全球议题,因为我们们相信在爱上学习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要帮助”学者“们找到学习的乐趣。除了学术上的竞技,我们同时很注重核心素养的提高,比如团队协能力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没有什么比別人依赖你更鼓舞人心。
无论你是刚刚参加了区城轮,还是一路限随我们到了耶鲁大学的冠军轮,你都将成为我们世界学者大家庭的一员!2019年伊始,我们与 ASDAN 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邀请更多的中国学生加入我们的世界“学者”大家庭,弘扬学者精神,培养未来领袖。
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I
Daniel Berdichevsky
创始人兼学术总指挥官
“学者杯”使用语言为:英语;
分三次晋级:区域轮、全球轮、耶鲁冠军轮。
儿子这次参加的是区域轮高中组。当然区域轮属于级别相对比较低的比赛。但对于儿子来说,毕竟是第一次,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因为疫情,家长们都不进入赛场;又因为儿子的很多事情都是他自主决定、自己去考虑,所以我们连比赛的微信群也没有加入。对这两天的比赛情况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昨晚比赛回来后,简单问了他一下,他说感觉还好,两个队友都很不错,三人配合得很愉快。但是,比赛结果还得等今天。
问这话时,不知先生怎么想的,就我而言,纯粹是关心儿子比赛的感受,关心他比赛过程是不是顺利,和伙伴们的合作是不是愉快。至于结果,报名之前我就想好了,去经历、去学习、去感受,去……哈哈哈,打酱油!
下午一点左右,他终于结束比赛回家。推门进院子时,见他手里居然抱了两个大奖杯!实在是惊喜!太出乎预料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9661/345523123f8adc57.jpg)
进了房间,又从包里掏了一把奖牌出来,六个金牌、六个银牌,一共十二个。嗐,这可怎么好,害得我不能不得瑟一下ԅ( ˘ω˘ ԅ)!
“你们这个比赛,奖牌是论斤发的吗?”先生开玩笑说。
“当然不是的,”儿子也笑了,“奖项设置比较多而已。分设了团队和个人。”
“奖牌前三都有,还是奖杯含金量高些。”儿子指指奖杯说。
这次比赛,他们拿了一个“辩论团队第一”,奖杯给了另一个队友。抱回家的这两个奖杯是他个人的,一个是“个人综合第一”;一个是“知识挑战六科最高总分(阿西莫夫杯)”。
“那奖牌呢,”我问,“都是些什么项目?”
“有一个是最佳写作,还有协同写作团队。其它的……我不记得了。”
“你自己拿些什么奖都不记得了?”这娃儿!
“不停上台去领奖牌,实在不记得那么多了。”儿子也很无奈。
得,这凡尔赛。→_→好吧,知道你不是,我才是ԅ( ˘ω˘ ԅ)。
“到官网查查,”我建议说,“看能不能查得到。”
“嗯,尽量弄清楚,这样才能更好的知道自己的擅长和短板。”先生说。
“嗯,晓得。”儿子说完,便去了书房。
晚饭前说网上暂时查不到,他已经给主办方发了邮件,且收到了回复,两天后能有消息。
好哒!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吧。
儿子说他们团队已经晋级,可以报名今年九月的国际轮了,算是另一个好消息,也是更高的一次挑战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9661/9d1c2833a0a806d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