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在热情的小伙伴幸运草的推荐下,我报名了结构化工作复盘训练营,作为我复盘第三阶段的学习内容。这周,训练营的学习终于开始了,我也在开课前完成了自己安排的理论书籍的学习,并尝试做了几次复盘。
通过这几次实践,我发现自己最大的疑惑就是: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复盘是否是真正的复盘。也许是因为实践少,我觉得自己的所做很粗糙,总是缺了点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去哪里找寻缺失的部分。正好,这时候衔接到了训练营阶段。所以,对于这个课程,我有期待,我希望能在这里:
1获得复盘的真正能力
2养成复盘的习惯
3结交到能够一起交流讨论问题的小伙伴
于是,带着我的期待和疑问,我开始了学习之旅。
这一周的课程一共是5节,除了激发学习能量,整体介绍复盘的内容,还学习了复盘的前3个步骤。
我在之前的学习中了解到,联想的复盘是四步:1回顾目标;2评估结果;3分析原因;4总结规律。
陈中在《复盘:对过去的事做思维演练》这本书中提出的是八步:1回顾目标;2结果对比;3叙述过程;4自我剖析;5众人设问;6总结规律;7案例佐证;8复盘归档。
而这里,虞莹老师却把复盘分为了六个步骤:1回溯行动目标;2对比结果事实;3全面分析原因;4设计行动计划;5跟踪反馈优化;6总结固化规律。
对比一下可以看出,复盘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都需要回顾目标,对比目标和结果,然后再进行分析,总结规律。联想的比较精简,陈中和虞莹老师主要在分析和总结两个阶段上进行了优化分解,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侧重点:陈中在总结中侧重了案例对总结结果的印证,并且强调了归档这一细节;虞莹老师更侧重分析后的行动设计及反馈。陈中提倡了找相关案例来印证自己的总结是否可靠,而虞莹老师等于是在总结规律之前先自己验证复盘假设的可靠性。我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适应性吧,对于长期任务来说,在短时间内可能比较难做到对假设的反馈;但对于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跟踪反馈的事情,这样设计就避免了复盘完后不对结果进行应用。
经过一周的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的作业会带着我完成复盘的一个小步骤,而每个步骤都有清晰的内容要求,结构很清楚。对比之下,之前我自己做的复盘,首先是缺少了规范的记录,其次是目标和事实都缺少维度,比较单一,最后是原因分析比较笼统、片面。写完作业,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通过结构化步骤复盘出来的结果更胜一筹。我的期待,在一点一点被填满。
最开始我并没有在意训练营的名字,现在想来,它对课程的两个特点体现得非常到位:1是让我们用结构化的方式去复盘;2是针对工作进行复盘学习。
对我来说,职场上的一些内容,真是一个惊喜。比如:对于和上级沟通的讨论;比如: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是什么?以往,我接到任务,只会去想任务完成的期限是什么时候?质量要求是什么标准?然后就根据这两点开始推进工作。我所看到的目标,仅仅只关乎任务本身。在分析完任务的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后,我发现了:当我遇到问题时,从组织目标的视角去看,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从个人目标的角度,我在项目中应该重视些什么。
生活的道路上其实有很多细小的宝石,一路走来,我所收集到的这些宝石都成为了我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很多时候,我未必会注意到路边的它们,所以我的财富增长很慢。而复盘,正是一副能够帮助识别宝石的眼镜。
那么,配置好这副适合自己的眼镜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寻找事实是复盘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找不到真正、全面的、铁的是事实,我们就可能找不到关键问题。如果我们只凭记忆和感觉,找到的事实也许是片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记录好重要任务的时间支出就很有必要了。记忆可能出错 ,而记录却能纠正记忆的偏差。然后通过绩效考评等方式,对比团队的平均绩效,看到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也是很重要的事实内容。关键人物的评价让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角度了解事实。最后就是视频或音频记录,这是最客观的事实记录。从这4个维度来寻找事实,会比光靠自己的记忆梳理,更加可靠和全面。
第三步,分析原因。我们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这样才是全面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客观原因我们无法改变,如果只是把视线盯在这些客观因素上,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改善问题。所以,只有综合考虑所有因素之后,把注意力聚焦到我们能够改变的主观原因上,才能最大程度的让我们做出好的改变。
说起来,这一课让我很有感触。主观和客观这两词我并不陌生,可是却很少在实践中想起它们,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情。那些学过的知识,因为很少使用,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就像我们从来不曾学过一样,虽然它们就在我的身边,但是我却看不到。
有时候问题可能是另一个机会,在分析中找到影响目标的关键环节,才是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对比之前我自己做的复盘,并没有去寻找影响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没有提炼出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有的只是把整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看到的一些零散的问题罗列出来。
学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会觉得自己的复盘很粗糙,因为没有结构,缺少分析维度,更没有找到影响事情的关键点。所以,总结出来的东西不够系统,实用性不够高。
对我来说,这一周的学习是个挑战,因为学习密度很高,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听课、写作业;同时又给了我很多的惊喜,让我对工作有了不少新的理解。还有,以往的网络课程,作业大都是自己做完就放在那里,没有老师的反馈,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怎样,所以,作业点评是个不错的体验。期待下周最后的5堂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