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天下午,朋友拉我去看一场电影。进到影院才知道,是关于网红春晚“金蜘蛛”年度网红诗人提名者余秀华的纪录片,片名叫《摇摇晃晃的人间》,这也是这部片子在我们这座城市的百城首映礼。
余秀华,我想还原一个真实的你起初,我并不在意,以为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纪录片,是一群文艺青年组织的一场观影活动而已。之前,我对余秀华和她的诗一无所知。但是,影片一开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情节还打动了我的泪点。说实在话,我是看影片极少流泪的,可是这次经受不住,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认为,影片无疑是成功的,用一个个细致而朴实的场景和人物鲜活的对话镜头,就把观众不知不觉地拉了进去,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这样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余秀华,我想还原一个真实的你于是,我有了写一篇影评的冲动,其实不仅仅是想写一篇影评,而是通过写影评了解余秀华这位女诗人和她的诗。虽然这部影片已经在很努力地向我们展示了,但是,我还是想深入地去了解她,真切地去感受她。尽管不容易,但我想试试。所以,我在网上玩命地收集她的资料和熟悉她的诗,以至彻夜难眠。
余秀华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情况?这是第一个问题。
余秀华,我想还原一个真实的你
余秀华,女,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从6岁才学会走路,之前在自家小院门口爬来爬去,行走对于幼年的她非常困难。家人给她做了学步车,后又换成拐杖,再后来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路了。她说话口齿不清,听到她读自己的诗,有人是这样形容的,“听她一字一句艰难的读着这首诗歌,却又很动人,大概是因为深切而真挚的缘故……”。她只会用左手指打字,打字的时间远远超过构思,因为是脑瘫,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她行动不便,很多年来,在家中就是扫地,做简单的饭菜,几乎没有劳动能力。
她的父亲叫余文海,在影片里没几个镜头,但是一直关心她,也理解她。她的母亲叫周金香,在影片里镜头较多,可以说是对她无微不至地关怀,也是影响她很深的人。她的前夫尹世平,没有什么文化,与她结婚二十年,俩人是分多聚少,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在影片看得最多的是俩人吵架的镜头。她有一个儿子,在一个城市上大学,在影片里没有出镜,但也理解她,包括她追求爱情的想法。
余秀华生活的村庄闭塞。据到过她那里的记者描述:这是个水塘密布的村庄,曲折的田间小路,汽车导航失灵,问了好多次,才找到她的家。她家有五间平房,两道门,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院落,略显破旧但并不衰败,院内厅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余秀华长期生活在这里,只是在2012年7月,曾外出打工,不到一个月,就被父亲叫了回来。
对比身体残缺,无法摆脱的封闭农庄,她的不幸婚姻,是她最大的“疼点”。
余秀华19岁时辍学,由母亲作主,在非自由恋爱的情况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尹世平。结婚20年来,她与他一直在争吵声中度过。她一想起结婚时的场景,就悔恨交加,泪流满目。说起婚姻的不幸,直率得连记者都吃惊。她是这样说尹世华的:“他性格火暴,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互相猜忌、打闹”。诗中也有描述,“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从墙上磕的时候,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我养的狗,叫小巫》。当然,余秀华的脾气上来时,俩人吵架,她也爆粗口,“老子的”,“他妈的”,“滚”,这些话张口就来。
余秀华提出离婚,尹世平不肯,母亲也不赞成她这样做。尹世平是这样认为的,你当初是个残疾人,我都没嫌弃你,现在我年纪大了,你出名了,为什么要离,离了我就亏了。母亲也认为,要有一个完整的家,离了就不是了。但余秀华坚持要离。
2015年,余秀华的母亲因肺癌病逝,同年12月,余秀华与尹世平离婚。为了离婚,她拿出了15万元分手费。这时,她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了能力来掌控自己的命运,最起码不是那个随风飘落,任人摆布的女人了。
余秀华成长和成名中都经历过那些事情?这是第二个问题。
余秀华脑瘫,生活在闭塞的农庄里,又经历了不幸的婚姻,这都促使她一次次地抗争,也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悲情仿佛是注定的。余秀华是现实的,甚至还设想过怎样活下去的问题:父母会老,丈夫靠不住,儿子会有自己的家。要活下去,迟早会有讨饭的那一天。但她不总是悲情,她向往着纯洁的爱情,还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景,她希望阳光好得人间没有悲伤。
余秀华在朗诵自己的诗余秀华用来扫地的扫帚当了她的拐扙,诗歌在她生命的角色里同样是拐扙。她在艰难困苦中,选择了写诗。诗歌充当了她的拐扙,让她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安稳,写诗成为习惯,一天不写,心里就发痒。幸运的是,脑瘫并没有影响她写作,她有语言的天赋,诗歌始终伴随着她,支撑着她。
生命中屡遭坎坷,她说“这是改变不了的命运,但这样的生活没有一个人会甘心”。幸好有了她的不甘心和坚持,幸好拥有诗歌,才使她的精神始终高扬着,亢奋着。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截至2015年1月,她已写了2000多首诗,主题多为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2014年9月的一天,对于余秀华来说,是一个值得记念的日子。2014年《诗刋》9月号重点推荐了她的诗。她的伯乐、编辑刘年在推荐语中写道:“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由于国家期刋的巨大影响力,写了16年诗的她,终于被大众所识。
201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她出版了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突破10万册,成为近20年来中国销量最大的诗集。
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6年5月,她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在北京单向空间首发。
2016年11月1日,在湘阳县举行的我国第三届“农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获“农民文学奖”特别奖。
然而,最让她成为“网红女诗人”,的,还是余秀华的那首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在网上的点击量超过百万,余秀华仿佛一夜间从天而降。这首诗,也被歌手萧磊唱成歌曲,爆红网络。
由范俭导演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也记录了她成名后近一年的人生历程,这部片子由此获得主竞赛长片单元评委特别奖。
新华网、人民网、网易和人民日报等网络媒体和纸媒及一众自媒体,纷纷报道了她的情况和介绍了她的诗。
2017年1月18日,首届网红春晚暨“金蜘蛛奖”领奖盛典举行,余秀华获得网红春晚“金蜘蛛奖”年度网红诗人的提名,当她摇摇晃晃地走到台上时,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站立着,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如何认识和评介余秀华,这是第三个问题。
余秀华成名了,成了网红。如何深切地了解她,公允地评介她,我觉得是一个应当思考的问题。
余秀华的诗余秀华对自己有一个解说:“我写实,写自己生活的经历,我是脑瘫,也是一个撒泼骂街的农妇”。她说,自己在“泥水里匍匐前进”,“悲伤是我人生的主旋律,悲伤的时候更容易写诗”。但她又强调说,我不是一个悲情诗人,我高兴时也写诗。
她特立独行,乐观而坚定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事一种个人体验和感悟式的写作。她不关心诗坛,从不想诗歌给她带来什么。生活中,在泥水里匍匐前进,精神世界里,在云上写诗。摇摇晃晃的身体与奔跑着向往自由的灵魂同在,悲情的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同在。
她与她的诗,得到了许多赞美。
“她骨子里的直率是生命对世界毫不保留的坦诚,她满跚行走,却能自由舞蹈,在满面尘灰的生活里,她写下了惊世骇俗的诗句,为灵魂的旷野献上了朵朵精花的鲜花,让摇摇晃晃的人间,得到了一种诗的平衡和提升”。这篇像诗一样的颁奖词,是农民文学奖给她的。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余秀华的诗不怎么样,没有文学的高度,“脑瘫”、“农民”、“女性”是用来吸引眼球的卖点,如“睡你”之类就是适合炒作的低俗诗歌。并说,余秀华在诗里骂人,“他妈的”,“狗日的”,还出现“鸡奸”、“鸭压”等肮脏的字眼。由此,下结论:余秀华作品低俗,人品阴暗,对人间,对世界,只有冷漠和恨。
也有人这样评介,余秀华并无多少生活实底作为诗歌写作的基础,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但毕竟有一定的缺陷。作为一个特殊的女人能从事诗歌创作并能坚持地实属不易。还有人仗义直言,她的确比我们更难,何必尽力一毁。
其实,在余秀华成名后获得了许多荣誉和赞美,也面临着棒杀似的否定。我们更期盼的是,对她和她的诗以诚挚中肯的评介及对她与她的诗予平常心的对待。因为只有这样,对她,对社会都是有益的。否则,就会走向事物的另一面,出现许多善良的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结局。
要做到这样,既容易,也不容易。我以为有三:一是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余秀华的人生经历和她对生活的态度,而不是零碎甚至是片面的。二是要认真完整地读她的作品,耐心地看下去,而不是断章取义。三是评介余秀华本人和她的诗不要夹带私心和偏见。
余秀华是什么样人和她经历过什么,前面已经作了叙述。在这里,再更深入地探讨一下。
余秀华身体是残缺的,还生活在闭塞的村庄,经历过不幸的婚姻,有闪光的一面,也有不够完美,甚至还有些缺陷的一面。她的情感真挚而热烈,同时又充满矛盾。
例如,她对待父母情感是矛盾的。她想尽女儿孝心照顾他们,而不是被照顾。但由于身体残缺,行动不便,没有劳动能力,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她的生活全靠父母照顾,而且是婴儿般地呵护。她想出去打工,才出去一个月,就被父亲叫了回来。父亲是担心她吃不消,受不了。她的婚姻是母亲一手张罗的,母亲的本意是,女儿结了婚,就有一个完整的家。因此,她对父母既心存感激,但也有怨言。如果不是当年父亲把她叫回来,也许她会从此走出闭塞的村庄,去见见大世面。如果不是母亲包办她的婚姻,也许她会遇到一个情同意合的人,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而且,在她看来,母亲还反对她离婚,是死要面子。在母亲患癌症的情况下,她坚持要离婚,她宁愿与母亲发生争执,也绝不让步。这在常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成为别人抵毁她的理由。
但是,她却不管不顾。她说:“按着自己的心愿活着,是胜利”,她还说,离掉这不幸福的婚姻就是解脱。这就是率性、率真的余秀华。
读余秀华的诗,就不能不读她的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睡你”,而且还是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简直是惊世骇言,有人当场就断定是淫诗。当人们用轻慢和鄙夷的态度阅读完全诗之后,会忽然发现自己的审美期待会因某种神奇的诗歌力量被重新打开,并完成了一次特殊们更新和超越。有人这么点评。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闭塞的村庄,身体带有残缺,而且婚姻不幸的女人,她对爱的缺失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她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并想极力展现出来丰富复杂、个性鲜明的女性主体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是爱情的宣言,是压抑了许多年的情欲在心中的呐喊,是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这难道是下作低俗,还被称为淫诗吗?
“其实,睡你和被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力催开的花朵……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而它们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诗和远方的魅力就体现在这里。人不可有奢望,但不可没有梦想,人不可有贪欲,但不可没有追求。余秀华对爱的呼唤,对爱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绝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么下流。
还是来看看余秀华的伯乐、《诗刋》编辑刘年,对她的评介吧。“她的诗是坦率的,连一道篱笆都没有,你可轻易走进去,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又是孤傲的,没有低眉,没有妥协。”说得多好啊,刘年是了解她,理解她的。
余秀华出名了。在这个浮躁、崇尚金钱的风气下,有人带着偏见来看她,从她的诗中断章取义,并由此怀疑她,甚至抵毁她的人格。另一方面,出于某种目的,又把她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对这些,我们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没必要去跟风,人云我云。
对于余秀华和她的诗,我们还是要带着平常心来看、来读。去理解她,包容她,爱护她,那怕她看起来不那么完美,也曾经爆过粗口,甚至任性。因为,余秀华与常人不同,特别不容易。
当年,余秀华把一个日记本的诗歌给她老师看的时候,老师的留言是: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生,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诗歌。但愿,余秀华一直就是那位可爱的小女生。
余秀华在家乡的田野上
网友评论
既全面又有深度
是我至今看到的最客观全面的对余秀华的解读🙏🙏👍👍👍
好棒!真的是只要功夫深,
文章总见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