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照片

作者: 无求品自高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9:58 被阅读693次

    这张旧照片距今已经50年了,谁帮我们拍的已经记不清,但是在哪里拍的我记得很清楚。

    1

    1967年的暑假,其实学校早已没有上课了,不存在放不放假。家里买了一本《欧阳海之歌》的长篇小说,我非常认真地读起来,这是我继《红楼梦》以后看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当时只是看得一知半解,而《欧阳海之歌》通俗易懂,我看得很用心而且部分章节还反复阅读。

    《欧阳海之歌》 的作者是金敬迈,这本书成就了他也毁了他。该书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英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烈士生平事迹的长篇纪实小说,是我们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名著。

    在崇尚英雄,崇拜军人的年代,我如痴如醉地熟读该书,主人公是湖南人,他献身的地方离我们那里很近,对英雄更有亲切感。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欧阳海烈士的人不一定多,他是湖南桂阳县人,从小家里很穷,至今我还记得金敬迈笔下的欧阳海,因家里太穷,寒冷的冬天,小小年纪挑着木炭去街上叫卖的情节。

    作家金敬迈

    1963年欧阳海在一次部队拉练训练中,途径湖南衡东县一条峡谷的铁路时,火车鸣笛声使驮着军械的马匹受惊横卧铁轨。为了保护列车上500多名乘客的安全,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免遭损失,他毅然用身体推开战马而自己却被飞速的车轮辗轧,身受重伤的欧阳海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1968年的初夏时节,我们几个女生商量想去欧阳海部队串联。部队地址在临近的耒阳县,学校蒋家科老师的家乡就是耒阳农村。八个留守学校的女生就跟蒋老师请求,去他家的生产队支农,然后顺道去欧阳海部队。

    这是我们第一次下乡支农,蒋老师跟村干部协商,将我们安排在农户的楼上住。没有床铺,用稻草铺在楼板上睡,吃饭跟农民一起吃。

    春末夏初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农户家的粮食是很紧张的。不过社员们都会让我们吃饱,大米饭肯定不够吃,就用红薯凑数,那个季节地窖里的红薯都是用来做种,打红薯秧苗用的,当地叫薯娘。这种红薯做饭虽然有红薯香但不好吃,就跟萝卜筋一样。不过社员们用柴火,铁鼎锅烧饭特别香,很好吃。

    其实我们那么小又没做过农活,支农也就是个名分,社员们更喜欢看我们表演节目。我们都当过红卫兵,经常组织一起跳舞唱歌。社员们这个要求不过分,于是下雨天我们就自排自演。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排练“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 那是我最陶醉的一次跳舞实践, 由我领舞八个人全部上台。因为下雨我们就在社员的天井里那个狭小的空间唱起了“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黑夜里想你有方向,迷路时想你心里明,迷路时想你心里明”。“台下”观众看得很认真,“台上”演员更是跳得、唱得投入。

    坚持了一个星期的“支农”,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又在晒谷坪,为乡亲们表演一场别开生面的节目。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将我们所学到的舞蹈,快板,会唱的歌曲悉数展现给社员们。曲终了人却不肯散,我们没有那么多新节目出演,只得一遍遍地重复演过的节目, 那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2

    从学校出发前,我们从校革委会开了一张介绍信,那个时候只要有介绍信到哪里都有人接待。到了部队(什么交通工具已经记不清了),说明来意,欧阳海连队很热情地接待我们。

    安排住在连队接待室,吃饭也是免费,大串联时红卫兵在全国都设有接待站,吃住基本上都是免费。

    连队首先安排我们参观欧阳海事迹展览馆,馆内展出的图片,英雄生前遗物,有些我在小说里看到过说明(小说没有插图)。接下来参观烈士墓,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这张旧照片。我们八个人表情肃穆,手捧红宝书在胸前。这样回忆思路下来,照片应该是部队的人帮我们拍的。只是保存了这张照片的仅有一人,还是在最近的同学联系聚会时发出来的。

    欧阳海烈士遗像

    离开部队返回时我们去耒阳火车站,打算从耒阳坐车到衡阳,再想办法回去。没有钱买车票只好逃票,那时候逃票似乎也不是丑事。我们从车站没有防护栏的地方钻进站台,直接从站台上车。 记得查票时我们拿出红卫兵袖章,拿出介绍信,人家也没有非难我们就默认了。

    到了衡阳下车后天已经快黑,当天也没有车可以回家,大家商量索性去局里设在衡阳的办事处,就在湘江河边。我还是第一次来这个办事处,这是专门接待局里出差外地途径此地转车的招待所。我们说明来意后,办事处工作人员还算客气,安排我们住大通铺。

    第二天因为没钱买车票回家(松柏,还有30多公里),就一起找货车搭便车。那个时候这种情况太多了,每天都会有局里的大货车来衡阳拉货,局里的矿石很多是从外地用火车拉过来,因为我们那里不通火车,只有用汽车拉回去。我们这么多人不可能一辆车回得去,于是各显神通,有自己认识的司机或者搭车的熟人朋友,分期分批地回到家。

    这是我们旅行的初级阶段,此前我只在1966年的8月,以红卫兵的身份去过一趟北京,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第二批对红卫兵的接见。当年的年末,我们就正式下乡“支农”,成为全国千千万万个下放知青的一员。

    如今50年过去了,照片里的中学生,已经都是近古稀的老人,大家聚首在一起回忆这段往事,仍然历历在目。遗憾的是照片中有两位同学已经作古,我是最小的,其余都是我的学姐,她们都高我一个年级,是姐姐的同学。哦,对了,我姐姐也在照片中。

    睹物思人物尽能,

    述说故事念故人。

    50年风霜霜染尽,

    少年已是老妪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旧照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sk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