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1489/712e36a8d793b274.png)
10月10日凌晨,窦唯在知乎上回答了《窦唯目前在干什么?》的问题,全文仅144个字,但窦唯要发新专辑,属于音乐圈的热闹事又来了。
这是窦唯第一次在社交平台上亮相,连同回答,他还附了张近照:牛仔裤,圆领T恤,发福,秃头,现在的窦唯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多年过去了,汪峰成了巨星,崔健化作符号,而窦唯一直还是窦唯。
这个前黑豹乐队主唱、王菲前夫、窦靖童的爹,既是中国摇滚歌手的传奇式人物,也是一个吃9块钱面都能上热搜的“失意”中年男子。
对于围绕在他身上的种种称呼和传闻,窦唯回应说:“外界贴给了我诸多标签,这些,我都无法拒绝。我只是个音乐人,一个专注做音乐,专注做我认为的,真实的音乐的音乐人。”
---2---
窦唯1969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第一次听到了摇滚,19岁时加入黑豹乐队;可以说窦唯的音乐当年曾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单飞以后的首张个人专辑《黑梦》,创下了63万张的发行记录,也是他音乐生涯商业成绩的顶峰。
可以说,窦唯在音乐界如鱼得水,但《黑梦》之后的音乐就有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越来越远离大众口味,走向小众,最后名字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直到这两年,粉丝靠着过去简朴的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和交流着窦唯的音乐;大众则在自媒体贩卖情怀的引导下,无意识地完成了为窦唯“封神”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窦唯时不时地回到公众视野,不再是光鲜俊俏,而是一幅潦倒路人形象:比如骑电动车出行、比如排队买月饼、比如吃9块钱的面。吃瓜群众纷纷感慨: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烂!
而这样的窦唯完全看不出他在商业化和艺术性之间的拧巴和摇摆,有的只是心安理得和怡然自得。
---3---
为什么窦唯的“潦倒”会被嘲笑?
在这个信奉权力、名气和金钱的时代,窦唯不使用社交平台、无视微博的传播影响力,不通过数字平台造势;在各自媒体都纷纷给独立音乐人支招,传授自我营销技法的大环境下,窦唯基本可以算是“不思进取”的典型。
多年前黑豹乐队赵明义评价窦唯:“他没有版税,也没有演出费,就在酒吧里有很小的演出。他不求吃多好,能吃饱就行。他是仙人,我搞不懂他”。
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财富几乎是美德的象征,贫穷却是一种羞辱。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成功学价值取向,大部分人对此笃信不疑。
或许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对身份焦虑的阐述是最好的解释:担忧我们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担忧我们失去身份与地位而被夺去尊严与尊重。
那些嘲笑窦唯“潦倒”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要追求的是金钱和名气,是世俗的成功。
---4---
这个时代声音很多,噪音也很多,很多营销号和毒鸡汤为了传播效果会写出一些绝对化的攻击和批判。
比如最近那个“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系列,把个人财富和道德评价联系在一起,其实挺恶毒的。
朋友圈一度被这篇文案刷屏,穷富与否虽然与个人努力有一定关系,却也并非成正比。最怕我们所追求的价值观是未经审视的,而自己成为他人理念的傀儡却不自知。
窦唯一直在“冒犯”这个时代自以为是的成功学,他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在占据主流的成功学式价值观外,为我们这些庸众扩充对人生的理解。
---5---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不愿温顺地服从关于上层身份的主流观念,他们提供了很多富有说服力和抚慰能力的事例来提醒我们,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
人一生最紧要的,无非爱什么人和做什么事,而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只要忠于自我,有目标、有理想,即便最后潦倒的“挤地铁、骑电动车出行、排队买月饼、吃9块钱的面”,其实也没什么。
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物欲横列的世界,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最怕随波逐流过一生,到老的时候,连个回忆都没有。每个人都会有迷茫、困惑,就像初到一个陌生城市,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走的无助,这时候往往只有我们自己来抉择。
努力成为比你认为的自己更好的人吧,而不是别人告诉你要成为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