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宋出了一个很正的题,对于组织而言,如何理解价值?哪些工作能够体现价值?我们对价值的评价要素到底是什么?
"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源只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这也一段很正式的关于价值的解释。
之于人,就是贡献,对于家庭、组织和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其贡献了什么而非得到了什么,这也是一个很正的界定。
之于商品,就是一种属性,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之于事物,可以理解为积极的作用,对于人对于事情,对于家庭、组织、社会积极地促进作用。
其实关于价值,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有用性, 所以价值可以归结为我们之于家庭、组织和社会的有用性。有些可以以金钱衡量,而有些又不能。譬如中国航天,经济总量和社会影响力的贡献就是属于这个范畴。经济总量,无论是是其处于世界500強的哪个位置,总是可以衡量的;社会影响力价值,却是难以估量的,之于民族自信心和尊严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到组织内部,一个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之于组织的贡献层面,要审视这个组织的特点和责任,有些组织社会责任少些,有些多一些,有些全是社会责任,比如红十字基金会,而大部分组织就是既肩负振兴经济的责任,又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围绕上述的工作,就体现了价值,换言之,在很多组织内部,很多的工作岗位都能够体现价值;而非简单的经济衡量。
比如科研院所,技术的发展,经济任务的完成,社会责任的担当(宽泛了的社会责任),都能够体现价值,也就应了一句话,存在的一般都是合理的。
但问题来了,都体现了价值,那么激励导向如何建立?这才是真正关键的问题。
说到这里,想起了以前的试飞院,记得机务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某型新型飞机试验圆满成功,总结时开始记功,真是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那种记法,于是乎有机务与厨房大师傅一起都记了三等功,机务当然很是不服,当然也应该很是不服。说这个的意思,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l有些时候,一些事物是需要细分的,而不是简单地揉在一起,尤其是在评判的时候,要有一个序列,要分不同的类别。
因为很多的东西都体现了价值,虽然南山之草和某人的胡子在哲学的范畴层面存在必定的联系,但单从价值层面却很难予以区分高下,南山草,点搬了自然景致,带给了许多人愉悦的情感,使其在某一段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付值;某小伙子的胡子,帅气,吸引美女垂青,小伙子得到自然也是正向的情感激励,也能在某一时间段内创造更多的价值。
评判,需要在相同的序列内部,但不同序列的系数也好,起点也好,可以有所不同,尽管很难区分,但必须区分,组织想发展的,离了某几个人发展不了的,就要进行倾斜,一般性的服务类管理类分值可以适度低一些。那么就需要厘清,组织究竟要发展什么,目前还妥靠什么活着,简单地来说就是增量和存量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的关系,存量是增量的基础,增量是存量的延续,增量又可以转化为存量。
依l日需要关注比较现实的问题,不同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评判和比对,单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本身,不具有可比性,但作为组织两者都需要,那么就需要强行进行均衡地比较和处置,因为某些社会价值大的项目,因其社会价值,也许在后续会带给我们更为是在的经济价值。所以要达成最终的价值激励的均衡,因为激励本身是宽泛的,包含物质、精神以及其他的类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精神层面激励大了,物质就适度降低,或者同样的付出精神激励力度小的,其他激励都要提升一下,千万别扎堆儿,一方啥也没有,另外一方啥都有,导向已然摆在那里,大家只能够按照你的指挥棒去走。
真正的均衡很难,但应该做个差不多,假如你是1.5,我是1.4,我没有太大意见,但如果你1.5,我是0.5,一般情况下我会有很大的意见,因为我本身也是很自负的,也是对自我比较认可的。
上述是定于现有存量的问题,但之子组织急于发展和得到的,当然要重奖,条条框框摆在那里,有本事来拿。
归纳一下,经济的,社会的,存量的,增量的,组织急于发展和得到的,更应该体现价值,应当予以激励。
还有以前作为设计,我是这么理解的,按照合理的节点完成一般性的工作1.0就可以,按照合理节点完成突破性的工作1.2即可,按照不合理的节点完成突破性的工作1.5即可.这不是明码标价,只是一种导向的建立而已。
到最后,价值评判的因素还是没有回答,其实还是很难,一般情况下,我们要么定性,要么定量,单纯的定性,差距拉开后不具说服力,但纯定量,一个统计太累,一个是很多东西本身无法定量,所以应该是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对于体制内的组织,以态度和结果加上定性的工作量,有些自相矛盾,有时候工作量只能定性,就像科研项目,一般说十年磨一剑,不会说3650天磨了一剑,更不会说36500小时磨了一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