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285天 2021—12—20
一个人说话是否真诚,可以从他的语气、语调、态度中看出来,这是没法造假的,这是潜意识的呈现。
叙事疗法所谓的说故事,与一般咨询疗法的说故事有何异同?
人和人的心理处在关系层次,读一个人的故事,要从两个层次去读,一是从出生到现在,自己有什么价值。另一个层次是卡在了哪个关系里。我们重要的关系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等。
一、叙事治疗的置身所在
1.叙事就是叙说,说故事,故事是经验的最基本单位,寻求治疗者说的是什么。
2.故事的力量:故事投射出自我认同,故事的叙说与再叙说中可发现,创造新的可能。
一个人是否乐观,可以从他所说的内容可以看到。
3.治疗——疗愈——疗遇——聊遇,叙说实践是需要重说故事,即改写的对话。
二、叙事治疗的哲学观
当知识变成真理,会变成权力来压制人们。知识及权利——傅柯
无理所当然的谦虚,不自以为知道的虚怀若谷。
反思的质疑态度,反思知识对人的影响……
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我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无知。
愈是以聪明才智知名的人,愈是愚蠢,名不见经传的人反而比较聪明——柏拉图
人们会不自觉的将主流文化、知识、社会价值内化的自我认同中来规范自我,人的困境与主流文化息息相关。
解构:挑战主流文化、知识、社会价值的无比威力和权势,重新思考它们与人的关系与影响,避免他们一再重复压制人们。
三、社会建构论
社会建构一:真实是在历史、文化、社会脉络中所创造的。比如什么是成功?幸福?美丽?心理健康?这些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解说与启示,比如《狼来了》的故事,大人想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孩子解读的是大人要有更多耐心,要第三次相信孩子。
社会建构论对心理咨询的具体启发:
1.来谈者的生命独特性:人即使活在同一社会文化中,但都仍有其独特的相信价值,须回到其生存的脉络去了解。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来访者帮助的重点也不一样,每一次心理咨询都是为来访者量身打造的。
2.化解不自觉的好坏、对错、二元论,没有最好的,而是去理解主角生命独特的美:
怎么来的?来谈者何以有这些想法与价值?有啥影响?这样想对你的生活或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想要的是什么?这些经验说明你很重视、在乎什么?
了解来访者在乎的是什么,看重的是什么,而不用对错或好坏去评判,相信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和理由,我们会带着未知和好奇去了解他,靠近他。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只有他自己最了解自己,而咨询师就是在叙事中更多地去了解来访者,让他真正了解自己,懂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3.具体的态度与操作手法:尊敬,访问与请教,邀请觉察(有知有觉),邀请诠释主体性,从受害者转到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生命的挑战者。
四、解构
解构就是去中心、去权威、去二元对立。
去中心:咨询中谁是主体?来谈者是主体,或互为主体。
去权威:去专家知识,建构来谈者生命的在地知识。咨询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去告诉来访者怎么活,而是问来访者他希望自己怎么活。
在地知识就是来访者他自己在生命当中,因为不放弃,很坚持,很努力而创造的知识体系,是属于来访者的知识体系。
建构是无形当中创造出来的,解构是我们要有知有觉地去反省:这样的期待和要求是怎么来的?解构就是反思这些声音怎么来的?不去评判其对错。
去二元对立:对错、好坏、正常不正常,看见更美好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一个人说“我很笨”。
怎样去解构呢?解构就是换一个角度去看看这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我很笨,他是希望自己更聪明一些,解构就是“把抱怨转为在乎,再转为渴望”。
来访者所说的他在乎的经验、受困的经验都是在说故事,叙事疗法要做的是引导一个人开始说新的版本的故事,是他真正想要的故事,从主干故事找到偏好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