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自播出以来就广受好评。它的热播不仅刮起了一股诗词旋风,而且对文化类节目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1.文化类节目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自从我国步入新时代,开始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后,文化普及类节目逐渐兴起。而《中国诗词大会》更是将这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浪潮推到顶峰。它的成功,不但是对“娱乐至死”这一结论的有力冲击,更是给了有关节目的制作、投资者一个定心丸——只要他们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不愁在娱乐市场中没有出路。与此同时,它一定程度上可以行成一个良性循环——高热度的流量,会让制作组加大节目的投资力度,使节目变得更优更好,于是又带来了更高热度的收视。
2.创新节目形式,用紧张刺激的方式普及文化知识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可谓是到了一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境界。但是,同样属于文化类节目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华诗词大会》的热度却大不如《中国诗词大会》。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他节目过于专业化且形式单一,缺乏乐趣与亮点,无法吸引广大群众的乐趣。像《中华好诗词》,虽然说作为诗词节目更专业,品质也更高,但是过高的难度和过于专业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其作为普及类节目的可看性。相比之下,《中国诗词大会》所选诗词并不太难,比赛形式多样化的同时,极具吸引性,如紧张刺激的“飞花令”。所以,要想办好一个文化普及类节目,趣味性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3.要有广泛的节目参与群体,普通人的成功更能传播正能量
《中国诗词大会》的一个独特亮点,便是它广泛的节目参与群体。像“百人团”,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拥有走进诗词的机会;像“预备团”“少年团”“青年团”,扩大了参赛选手的年龄范围,实现了上到老人下到小孩的真正的“全民诗词”。除此之外,《中国诗词大会》还传播了不少令人感动的正能量。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之前红极一时的外卖小哥雷海。他的夺冠激励着许多人坚持梦想,鼓励他们保持对诗词对文化的那一份热爱,让更多平凡的人鼓起勇气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大舞台,从而让节目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
以上三点,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对于文化类节目的启示。当然,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比赛规则不够科学公正,专业性和乐趣性仍难找到一个有机平衡等等。不足之处该如何改进?节目内容是否还能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还要慢慢摸索。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诗词大会》为此类节目提供了方向,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