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境当中的情绪,如何不再被它反噬?
情绪的发生,有种义无反顾的默认冲动,低调亦或高调的情绪,都会让人的状态漂移。
我们在情绪的控制当中徘徊,或者反复反复。情绪无法让人心安,我们也无法在时境之下安心。
谴责、批判、失望,落寞和有心无力,在不知不觉的徘徊和反复当中,强烈地反噬着我们,情绪像一场迷雾,身临其中便茫茫无措,甚至自我沦陷。
也许朋友已经走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好,而你的路却依然模糊不清,看上去似乎没有未来,好像别人都过得很好而自己如此糟糕,面对当下的处境,深深感到无能为力,不甘心却依然无能为力,时境之下,如此有心无力。你发现,情绪总是此起彼伏,时隐时现,反复无常,当情绪抢占了心智,沦陷再次发生······
你目睹了情绪的发生,却没有目睹情绪和你。
情绪本来属于人的情感,而感性的人,往往容易深受影响。敏感这样的情感因素,只是一种特质,只是偏离到反方向上,就会出现情绪化。当不够正确和清晰的认知,左右了思维,情感的偏颇,就会导致自责或者批判,伤感或者失落。于是,很容易让我们在负面情绪上顺势而为,一度在自己面前失态。
我们看见了自己的情绪发生,却习惯性顺遂,被情绪牵引。可被情绪牵引,不过是片面的局部视角而已。那些干扰我们的自我怀疑,所有的伤心失望,也不过是自我否定的其中一部分,而当成了自己全部的否定。
如果自己没有和预期中的自己一样,自我怀疑接踵而来,如果认为自己此时如此不堪,以后也会如此,如果这样冒犯了弱者理论,认为自己不好,以后也不会再好了······如果把当下的时境,当成未来的时境,那么,这种预想式的命运,很容易让人顾影自怜。
情绪化的发生,是情绪占据了我们的身心,而被情绪带跑。情绪化的外在因素本属客观性和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一旦被主观解读,就很容易情绪化。积极或者悲观,全在于个体的解读和诠释,而这一过程,往往是习惯性的。
我们习惯了生活,习惯了重复,也习惯了情绪的落入。
习惯,以最无辜的本能力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身陷囹圄。条件反射最无辜也最无情,一旦在既往的岁月里,默认了某种情绪的解读,就会成为习惯。如果没有意识去觉察,重蹈覆辙就会随即发生,情绪反噬也会马上开始。
情绪如此周而复始,可事实上,我们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
认知上,重新正视情绪和自己,简而言之,是要去反查自己情绪的发生,弄清情绪怎么来的,自己又是怎么想的。
一方面,为情绪溯源,细究可以发现它总有源头可循,情绪的肇因一旦弄明白,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造成负面情绪的某件事情。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情绪是我们对事情解读之后的情感反应,既然如此解读带来不良反应,那么,我们就可以重新正视这个解读是否偏颇,是否进行了主观地臆测。一经回想,会发现很多解读,确实如此。
不管让我们情绪化的原因是什么,虽然它的发生,我们无法力挽狂澜,但是,如果愿意以接受它发生的心态去看待它,首先会获得当下的平静。因為接受,意味着反抗力量的削弱,这会让自己留有余力去更好地面对,而这并非妥协。因為接受,才会有后续调整的发生,不接受而排斥,只会一直处于对峙的局面,而陷入痛苦。
感知上,试着去靠近事情当中的自己,时境之下的自己,去感受与觉知自己的情感状态、身心状态,感知自己的反应过程。
情绪会让人忘记自己,被情绪带跑之后,意识会处于混沌状态,令人忽略自己当下真实的需要,并且将自己蒙蔽,甚至让自己继续受罪。
去感受自己,是希望能够去关怀自己,满足自己的当下需要,而不是因為对自己的批判或者抨击,阻断自己的需要而畏“罪”自伤。感知自己的时候,关怀就已经发生了,而当我们去了解到自己的反应模式的时候,正是为了自己情绪反应作防御。
行动上,试着改变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行动路径。避免让自己的身体处于静止状态,试着去做另外的事情能够缓解情绪,并逐渐将情绪稀释。
情绪不好的时候,人们会倾向于什么都不想做,看似没有影响力的动作,其实对自己影响很大。无论是睡觉还是干坐,都不利于情绪的疏解,这些事情很容易延续坏情绪并将之深化,如果去做另外的事情,就会过渡到另外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情绪当中,慢慢置换掉坏情绪。
所以,拥有一件让自己的心平静的事情,是缓解情绪的要在,而这假如是一件让自己有力量的、令自己成长的事更是再好不过。一个人拥有一件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于自己而言,便已意义不同,而当它足以去令你全身心重视并对待以后,它还会悄悄疗愈你的身心。
情绪化一发生,在当下的时境里,极容易令人有一种不好的想法,一种坏状态要一直延续下去的想法,而我们如果能有意识地去反察,明白一个人的处境不会一直很好,也不会一直很坏,我们就会释然平静许多。
倘若能养成以旁观者的心,时常去旁观自己的时境,我们会有更多关于自己的理解。成长这件事,就是在磕磕绊绊的不顺意中,编码出来的生命程序。
情绪难免会伤人,如果情绪化来袭,我们要懂得关照自己,学会给自己空出一片自留地,不被情绪所侵蚀。
看懂情绪很重要,看懂自己更重要。可真正要把“懂”落实,要切实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行动,为自己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这才是关怀自己的重点。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在这里,见你所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