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始我有了一个响亮的外号:阿鸡。有点社会人的味道。外号的由来,是我上课经常逗弄认真听课的同桌,他也打不过我,于是只能用语言还击,用的比较多的是我们家乡话的一个词语,表达我是一个很爱出风头的人的意思。因为我自恃不用听课也能把考试考好。这个词语以鸡的发音结尾。对于这种软绵绵的回击,我根本就无动于衷,于是他急得引发了头脑风暴,“烘鸡”,“烤鸡”,“大公鸡”,“小母鸡”一顿卷,其中以“烘鸡”最得他意,于是就一直用这个词回击我,渐渐的,就成了我的外号,比较好的朋友就叫我“阿鸡”,以示亲切。
我外号响亮的程度,下面的小事件可以说明。那是我上大学第一年,一次公交车上,突然有人大声喊着:“阿鸡。”大庭广众之下,被叫如此难听的外号,难免有点不爽。我转过头去看,看到的却是一个不是很熟悉的高中同学。他热情的挤了过来,见我有点不高兴,连忙解释道:“我都不知道你叫啥,只知道你朋友都这么叫你。”
关于取外号,我最成功的案例是给大学宿舍社长取得外号。舍长有点男生女相,唇红齿白,被挑逗下还会害羞脸红。他老家是三明沙县的,于是我赐他花名“沙县一枝花”,简称“沙花”。
外号一般都是别人给取的,不过也有自己给自己取的,当然这种事只有逗比才能干出来,这个逗比就是我高中的兄弟桃六。桃六大学时宿舍有六个人,一次喝酒喝高兴了,桃六说:“我们六个,就搞个组合叫桃谷六仙。”其他人一脸黑线,这桃谷六仙不是什么好东西啊,关键还不帅。于是他们说:“你TM才是桃谷六仙,你们全家都是桃谷六仙。”于是我那兄弟就叫桃六,至今无法摆脱。
高中时有个历史老师,文采风流,连骂人的词都是一套一套的。骂一个人是个笨蛋,他不说笨蛋,而是说:“你这个衣架,饭囊,酒桶,肉袋!”我们爱死了“肉袋”这个词,因为有个兄弟很胖,肚子上都是肉,一走动,肚子上的肉不住的颤动,就是个行走的“肉袋”。于是“肉袋”就成了他的外号。
被叫“大姐”的,是一个身材高大但是有点娘的同学,时不时的比出兰花指,或者打你一下。
被叫“小嘎”的,因为他长的有点象小兵张嘎。
当然有些取的就比较随意,姓“尤”的就叫“老油条”,难得他也配合着油嘴滑舌,经常勾搭女生。姓黄的,就叫“大黄”吧。“傻帽”,好吧,是因为他名字里有个“茂”字,这就有点草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