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贫困还是一个生理疾病。这个观点出自《鹦鹉螺》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何贫困是一种病”(Why Poverty Is Like a Disease),作者是克里斯蒂安·库柏(Christian H. Cooper)。《鹦鹉螺》杂志是由一群来自于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自然》( Nature)、《发现》(Discover)、《今日心理学》( Psychology Today)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的编辑和制片人联合创作,总部设在纽约市。
如果按发达国家标准,今天中国恐怕还有很大比例的家庭的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但绝对收入并不能说明问题。几十年以前,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绝对收入都很低。现在三四十岁的人,大概小时候都有物质贫乏的经历。好吃的不常吃,新衣服没买,游乐场没去……这些,都不叫贫困,因为大家都没有,差距也不大。举个例子,贫困是本来有手机,但是因为欠费停机了,结果没有电话耽误了工作,然后连锁反应、导致失业,这个才叫贫困。贫困,不在于一个人享受的物质水平,而在于他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因为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规划未来毫无意义,所以他们最理性的选择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什么好东西应该马上享受。贫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对人的思想的影响。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才是真正的贫困。现在科学家最新的理解,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给穷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落后的思维模式,更是生理上的问题。而且是非常严重的生理问题。因为贫困会导致人的压力增大。如果人持续处在高压状态,他的DNA的甲基化水平会受到影响。甲基化水平会影响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决定了一个人身上有哪些特性能发挥出来,哪些特性发挥不出来。也就是说,也许你的基因里有个绘画天赋,可是你的基因表达不到位,结果你这个绘画天赋就发挥不出来。
那么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因为贫困而持续处于高压状态,他的基因表达受到影响,那么他成年以后,哪怕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他还是会继续感到压力太大。说白了,就是他的身体已经得了“贫困病”。这个病不是外部环境好就能治好的,这是一个生理问题。更悲剧的是,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之中,但是有证据表明,基因表达是可以遗传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后代的基因效应可以持续一生,这个效应是可遗传的的。什么叫压力遗传?压力遗传就是这个人天生就容易对生活中的困难反应过度。他无法考虑什么长远打算,特别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事情上。
人真的能凭自己的努力脱贫吗?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感到非常难受了。穷人生活本来就不容易,现在科学家居然又给他们扣上一个遗传了贫困基因的帽子。难道有的人天生就该受穷吗?贫困的本质是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贫困带给人的坏影响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也是生理上的,让下一代人摆脱贫困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物质供应,更在于能否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温暖的家庭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