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道德经》扩展到《道德经说什么》再延伸到《大道至简》,能看到不同的作者从各个角度来讲解道德经。
《大道至简》从道家的思想渊源、思想理论、军事思想、治国方略、人生哲学和管理哲学,这六个角度阐述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在《道德经》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从庄子的《庄子》、杨朱、黄老学派的《黄老帛书》、列子的《列子》以及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都体现了道家的思想理论。
当读到《大道至简》道家人生哲学,很喜欢“光而不耀”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以下截取《大道至简》原文:
道家的“光而不耀”实则是告诫人们在顺境、得意之时,也就是拥有名利之时,要牢记“光而不耀”的做人原则,谨记在那样的时期不要过分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强光耀眼他人,要以一颗平常之心去面对生活,要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
根据道家这一处事原则,若想做到如此,就要具有“四不”的高贵品格,也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主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说什么》中的解读——
“自见者不明”,老是固执己见的人不明智。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行为、品德,包括功德,都不能够很好地彰显。
“自伐者无功”,老是攻击别人、自我吹嘘、自我表扬,这反而会把他自己的功德给送掉。
“自矜者不长”,老是自我骄矜,有的时候为了这种虚荣和自尊心,放弃了自己成长锻炼的这种机会,所以“自矜者不长”。

之前自己写的《儿子,我也是要面子的》说到“好为人师”,它与“光而不耀”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好为人师”在百度中解释的意思是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光而不耀”在分享知识的层面上,是可以用让人舒服的方式来分享。也可以按照老子主张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原则来做。
这一章的内容也算是对《儿子,我也是要面子的》中,儿子喜欢做小老师,但是不太会收敛自己的锋芒问题的解答。
也是自己在成长中需要坚守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