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段时间感觉和老婆有点谈不上话,可能是我这段时间工作经常出差,让她带小孩比较累,我一说话,就惹着生气。嗨,日子哪能这样过呢,得找办法解决。问别人,每家子的情况又不一样,给的建议局限性较大,看书被认为是一个较靠谱的,书针对问题比较系统,希望从书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再去有目的改进。罗纳德 B 阿德勒的《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已经第14版了,能连续出版这么多,这本书也是比较靠谱的。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主要分三部分,看入人里,探讨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 ,并分析了知觉和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沟通之外的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的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讨论了关系演变过程,提出改善、处理沟通的方法。简单的讲:了解自我,明白信息的转接,改善处理。
针对自己的问题打算分两步走,首先分析原因,其次针对原因解决问题,也就是问题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对来。
我觉得我们俩情感上没问题,主要问题可能在于沟通不好,我还没有照顾好对方情绪,说出的话不能表达清楚我想表达的意思,造成的误解。所以要理解好情绪、沟通和倾听几个问题。
导图
情绪
情绪的产生,更多是由于防卫,让人联想到受到威胁、攻击时对自己的保护 发起的。防卫是一种最具毁灭性的沟通类型。那如何避免产生防卫呢?保留面子和运用清晰信息进行分享。
使用保留面子之类的话语,“你刚才说的很好”“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和你的工作很有潜力”,在提出建议或纠正行为之前的缓冲。
说的话太简短或抽象,就可能被理解出多种意思,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理解上会产生偏差,“出去吗?”“我不去。”把沟通想象为一种需要协调的游戏。所有玩家都理解和遵守同一套规则,当一个情境中的每一个参与都使用相同的语用规则时沟通的运作方式。完整而清晰的信息描述包括:以提问来描述行为,至少提出一个解释,表达说话者的感受,描述情境的结果和说话者的意图。“吃完了饭,我想让你陪我出去随便走走?”“等下还有球赛,不想错过,我不去,如何可以在球赛之前回来,我们去”
沟通
沟通并不等于把话说出来,说话对象不同和情境,接收者所感知的意思也不一样。观念需要作些转变,不要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所想表达出来的话,接收者听到这个意思,可能就产生很多问题。因为不同人的耳中可能会被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看一个东西,每个人看的关注点是不同的,牙科医生可能会关注路人的牙齿;时装设计师可能会关注路人的衣着;小偷可能会关注路人的口袋。
知觉的过程,首先就是筛选出那些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信息;其次必须用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这些信息;筛选和组织自己的知觉以后,最后我们还以某种方式对其加以诠释,使之具有特定的意义。
要验证我们对别人行为的诠释是否正确,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产生防卫,知觉检核是帮你了解别人一个很有用的工具。知觉检核: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当你大力地关上房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请求澄清)
它并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检核上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借着维护彼此协力合作。
有时候我们了解他们的意思,却不像他们一样了解他们想法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做?但相似的经验和背景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对方,如果设身处地的思考思考对方的处境而感同深受,从另一个人的角度去体验世界,就能重新创造个人观点,有别于之前自己的观点。
倾听
倾听是最普便但也最常被人忽视的沟通形式。听和倾听是有差别的,听是声音传到大脑,倾听是将声音传到大脑,再赋予其自身的意义。心不在焉跟心无旁骛听对说话者所产生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好的倾听会使用非语言行为来表达他们的专心,例如保持目光的接触、给予适当的脸部表情。当然言语行为,包括回应对方的问题、交换意见与想法,也可以证明倾听的专心程度。
最佳的倾听反应:态度上支持和赞同;分析情境去做出合适的反应,是作为倾听者就行,还是需要分析、评判、给予建议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