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不少土鳖在朋友圈转发下面这句话:
“朋友或情人,能走过三个月的不容易,能坚持六个月的值得珍惜,能相守一年的堪称奇迹,能熬过两年的才叫知己,超过三年的值得记忆,五年还在的,应该请进生命里。十年依然在的,那就不是朋友了,已经是亲人,是生命的一部分了!”
这句话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一直在一起就那么难?
凡是普遍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必然规律。
不管你是亲口说过,还是听别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一定很熟悉:“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对我的。” 你也一定在多年不见的同学聚会中,发现那些当年一起愉快玩耍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彼此间已无话可说。
最常见的离婚理由,大概是没有共同语言。这个没有衡量标准的东西,却是真实存在的,所谓没有共同语言,无非是双方的兴趣不同,甚至思想层次都不同了。
有一天晚上,我很想把一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那是一篇很长的很不错的讲述商业模式的文章,我想转发的时候配上文字:“这篇文章可以把朋友圈的人区分成两种:一种是有兴趣并且能看完的,一种是没兴趣和没看完的。”
后来还是没发,想想算了,哪怕是后者,跟我在这方面兴趣不同,也许可以有其它方面的交流,还是不要太明显把鄙视表现出来。
不过,喜欢思考商业问题的人,和喜欢追什么棒子娘娘腔小基基的人,一定区别很大。这两种人之间,怕是也无话可说。
为什么和一些当初很亲密的人渐行渐远,用时空两个因素的变化,就能解释得通。
首先是空间的不同造成疏离。
小时候的伙伴们,长大后分散到不同的地方生活,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哪怕身处其中而不自觉,但那影响却是无孔不入,早就映射在一言一行里。
前些年,我和一个在北京呆了很多年的同学聊起来,说起春节回老家这件事,都彻底没了兴趣,因为不管亲戚还是那时候的同学,早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然后见了面只好喝酒。喝了酒,脑子晕乎乎,再回忆一下从前,仿佛yesterday once more就真会实现了。
至于异地恋,那更不靠谱,不出三个月,床上八成就有了新人的压痕。随着肉体欢愉和空间隔离,旧人逐渐逐渐就淡了。
不必说什么爱情,爱情这东西跟性激素密切相关,到释放得差不多的时候,爱情就没了,还想在一起,就得靠共同的生活经历来维持。
若是异地,性欲得不到满足,共同的生活经历也没有,趁早分开拉倒,好聚好散,将来再见,说不定还能再约上一炮。非要闹到不欢而散,将来再见,是红着脸还是红着眼,就很难说了。
再说时间这个维度。
最亲密的恋人,当初什么都好,loving eyes are blind,智商降低,热情高涨,觉得这人就是自己想要的。这也许不是盲目,可能的的确确是当时的真相,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
然而,只要两个人的成长速度和方向有一点点不同步,那随着时间推移,必然是距离越拉越大,互相看着不顺眼、无话可说,再正常不过,小船就到了说翻就翻的地步。
道理都明白了吧?明白你们迟早要分开了吧?不想接受这个事实是没用的,放弃抵抗吧,因为合久必分这是必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跟鸡汤不一样。
何况,就连鸡汤,你喝再多,依旧不会练成八块腹肌,依旧不会在冬天的早晨,从温暖的被窝里说起就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