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一个理发师的温暖

作者: 一面文艺 | 来源:发表于2021-02-05 18:12 被阅读0次

昨天出门,想去一家我约一年前造访过的理发店。那地方价格虽不算便宜,但也不离谱,一次68。当时是春节前夕,小区边单剪20元的店涨到了50元,索性就去好一点的地方吧,抱着这样的心情,我来到了那里,也如愿剃了个满意的头。今年,我又回到了这地方,可惜那家店已经不见了。

悻悻然,我踏上归途,路过一个定位不高不低的商场。也许里面也会有一家档次不高不低的理发店,以不高不低的价格,出售着中规中矩的造型服务——只要价格不太高,水平比家那儿的强就行了,我决定进去试试看。

一楼没有理发店,二楼会有吗?我乘着电梯上去,没想到刚落脚,一位师傅刷刷刷地给一名老人理发的场面就映入了眼帘。没有围墙,只有两个座位,两面镜子,两个人。我扫了一眼,连洗头的池子——这一现今理发店的标配——也没有。不过别家没有的,它倒有一个——一块大大的电子屏,像极了快餐店里自助点单的机器。只是上面仅仅有20元一次的字样,以及几个二维码。真便宜,我心想,未必会理得多好,但这定价绝对良心,来对地方了!座位的后方,还竖着一块告示牌,说现在快过年了,所以涨了5元,节后恢复15元。天啊,没有洗头池,价格15元,多复古、多难得的理发店呀!

“请问是先理再付,还是先付再理?”第一次遇到用电子屏收款的理发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理发师扭过头看了看我,说了些什么。但带着耳机听着音乐的我完全没接收到答案,只感到他的语调平平的,脸上也没有一丝笑容,在服务业司空见惯的热情似乎不属于这里。

大概是先理再付钱吧,现在哪的理发店不是这样?于是我站在一边,等着他给手头的客人完工。这时又来了一人,一副熟客的姿态,向师傅打了声招呼,来到屏幕前,扫了码,说:“我付过钱了,先在这里坐一坐”,于是一屁股坐到了那把空着的椅子上。原来是先付款的呀!早知道我就扫了,不用多等一个人啦。我也连忙买了单,正要和理发师也说明一下我付账了,电子屏左下角“时机准确”地吐出一张纸片,上面有我的编号。哈,和银行真像!

很快,第一位顾客的头剔完了。师傅解开他的斗篷,操起一个喷着气体的长长软管,给客人吹去碎发。一般不都是用手持电吹风的嘛,这家店可真不一样!可是这“身材”修长又柔软的吹风管实在如同工厂流水线上的管道,“穿越”到这里,充满了违和感,一点都不美观雅致。也罢,我对这次理发没抱多大期待,优惠就够了。

到我了。

“剪短点?”师傅开门见山又无比简洁地问道。

同样的问题,我去过的理发店往往是这么问的:“剪得短一点吗?”或者“想剪成什么样的?”。他倒好,缩成了三个字。

“嗯。但别太短,别短成前两位那样就行了。”

“就是不要贴着头皮,是不是?”不知是嫌我说得不够清楚,还是想帮助自己理解,他来了这么一句。

“嗯。”

师傅三下五除二开动了起来。在我耳根边“作业”了一会后,问道:“你看短到这里行不行?”

不错,还挺仔细的呢!我暗自思忖。

我确认完后,他又手脚麻利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儿,又抛出一个问题:“要打薄吗?”

“打薄。”

没有回答,他继续熟练地剔着。

很快,这位师傅觉得他理得差不多了,于是再度询问我的看法,我带上眼镜,对着镜子转了转头,竟意外的满意。

“很好!”我甚至想高声称赞。我理发满意的不多,而这只要20元啊!

“嗯。”

说罢,他又在我头上轻快地削了几下后,便拿起一块海绵拂我的头发,接着收斗篷,吹风——收工了。

“下次再见!”他说。

这时,我感觉到他似乎有点口吃。是因为口吃,所以每次问话和回答都那么简短吗?还是性格内敛,不善言辞,所以偶尔会略带结巴?

理发完毕,我欢喜地离开了。不过我和这位理发师的缘分还没有结束。

我就地找了家店吃晚饭,然后想进一家超市逛逛,却因没戴口罩被拦了下来。我摸摸口袋,发现口罩不在。难道我忘在理发店了?于是我回到那里,说我把口罩忘了,不知他有没有替我保管。他二话不说,伸手去开一个柜子。我满以为他真帮我收好了,不料他却拿出一叠崭新的口罩,双手递给我,面带微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笑容。

“我可以随便拿吗?”我不好意思地问道。

他点点头,首肯道:“拿吧。”

“谢谢!”

“没什么。”

真是个好人,我由衷地感到了一阵温暖和许多愉快。

这位理发师,留着及眉的刘海,发型毫不考究,应该就是简单地用手朝向一边捋出来的,泛着商场的灯光,似乎几天没洗了,有些油腻。他三四十的样子,老实憨厚,技术娴熟,做着物美价廉的服务。一点都不像其ta地方,满是顶着造型奇怪、不黄不黑的头发,自称高级乃至督导,剪起来却想象力匮乏的小青年,收费动辄七八十,抑或上百。他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只有两个座位,未经装修的理发店里,座落在商场电梯边的犄角旮旯里——不起眼,不起眼,不起眼。但真的太好了!

他说“下次再见”时为什么有点结巴呢?我想应该不是真的口吃,而是因为我是生客。他即使手法老练,内心也很在意我的看法;即使每天至少会和数十位顾客打交道,也不免有些腼腆的紧张。真是个可爱的人!

回家路上,我摸了摸另一侧的口袋,原来我并没有忘记带走自己的口罩。

“下次再见”,那是必须的!祝他新年快乐!

2021/02/05 于家中

相关文章

  • 随笔 | 一个理发师的温暖

    昨天出门,想去一家我约一年前造访过的理发店。那地方价格虽不算便宜,但也不离谱,一次68。当时是春节前夕,小区边单剪...

  • 爱看书的理发师

    旅心随笔(37) ———爱看书的理发师 今天下午要回家,中午给自己早下班半小时,去小...

  • 理发师不安心当理发师是什么心态?

    网上最近对理发师扒得挺多的。许多新闻事件都和理发师有关,早年有一个电影就叫理发师。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理发师,自己...

  • 罗素悖论的最终解决

    1、关于理发师悖论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位理发师,这位理发师声称:“给而且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现在问理发师...

  • 多理发师问题(kotlin 多线程/coroutine)

    理发师问题 一个理发师,一把理发椅,n把等候理发的顾客椅子,如果没有顾客则理发师便在理发椅上睡觉 ,当有一个顾客到...

  • 随笔 | 温暖

    从11月初买的书,停发一直在12月初才拿到。 中间我好几次去催店家发货,但客服给我的回复就是还发不了。 有时候我就...

  • 随笔 | 温暖

    看过一小段很温暖的对话, 在这里特别想分享给大家, 希望我们在生活中, 都有如此温暖的小伙伴。 —— 派大星:“猜...

  •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

  •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观影随笔

    《西伯利亚理发师》观影随笔 看完这部影片,有一股想要写点什么的冲动,哦!安德烈,多么执拗的安德烈!多么纯真的安德烈...

  • 是谁发明了“随笔”?

    是谁发明了“随笔”, 给我们带来, 灿烂的阳光和温暖? 是谁发明了“随笔”, 给我们带来, 春天的芬芳和欢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 一个理发师的温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cg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