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门,想去一家我约一年前造访过的理发店。那地方价格虽不算便宜,但也不离谱,一次68。当时是春节前夕,小区边单剪20元的店涨到了50元,索性就去好一点的地方吧,抱着这样的心情,我来到了那里,也如愿剃了个满意的头。今年,我又回到了这地方,可惜那家店已经不见了。
悻悻然,我踏上归途,路过一个定位不高不低的商场。也许里面也会有一家档次不高不低的理发店,以不高不低的价格,出售着中规中矩的造型服务——只要价格不太高,水平比家那儿的强就行了,我决定进去试试看。
一楼没有理发店,二楼会有吗?我乘着电梯上去,没想到刚落脚,一位师傅刷刷刷地给一名老人理发的场面就映入了眼帘。没有围墙,只有两个座位,两面镜子,两个人。我扫了一眼,连洗头的池子——这一现今理发店的标配——也没有。不过别家没有的,它倒有一个——一块大大的电子屏,像极了快餐店里自助点单的机器。只是上面仅仅有20元一次的字样,以及几个二维码。真便宜,我心想,未必会理得多好,但这定价绝对良心,来对地方了!座位的后方,还竖着一块告示牌,说现在快过年了,所以涨了5元,节后恢复15元。天啊,没有洗头池,价格15元,多复古、多难得的理发店呀!
“请问是先理再付,还是先付再理?”第一次遇到用电子屏收款的理发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理发师扭过头看了看我,说了些什么。但带着耳机听着音乐的我完全没接收到答案,只感到他的语调平平的,脸上也没有一丝笑容,在服务业司空见惯的热情似乎不属于这里。
大概是先理再付钱吧,现在哪的理发店不是这样?于是我站在一边,等着他给手头的客人完工。这时又来了一人,一副熟客的姿态,向师傅打了声招呼,来到屏幕前,扫了码,说:“我付过钱了,先在这里坐一坐”,于是一屁股坐到了那把空着的椅子上。原来是先付款的呀!早知道我就扫了,不用多等一个人啦。我也连忙买了单,正要和理发师也说明一下我付账了,电子屏左下角“时机准确”地吐出一张纸片,上面有我的编号。哈,和银行真像!
很快,第一位顾客的头剔完了。师傅解开他的斗篷,操起一个喷着气体的长长软管,给客人吹去碎发。一般不都是用手持电吹风的嘛,这家店可真不一样!可是这“身材”修长又柔软的吹风管实在如同工厂流水线上的管道,“穿越”到这里,充满了违和感,一点都不美观雅致。也罢,我对这次理发没抱多大期待,优惠就够了。
到我了。
“剪短点?”师傅开门见山又无比简洁地问道。
同样的问题,我去过的理发店往往是这么问的:“剪得短一点吗?”或者“想剪成什么样的?”。他倒好,缩成了三个字。
“嗯。但别太短,别短成前两位那样就行了。”
“就是不要贴着头皮,是不是?”不知是嫌我说得不够清楚,还是想帮助自己理解,他来了这么一句。
“嗯。”
师傅三下五除二开动了起来。在我耳根边“作业”了一会后,问道:“你看短到这里行不行?”
不错,还挺仔细的呢!我暗自思忖。
我确认完后,他又手脚麻利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儿,又抛出一个问题:“要打薄吗?”
“打薄。”
没有回答,他继续熟练地剔着。
很快,这位师傅觉得他理得差不多了,于是再度询问我的看法,我带上眼镜,对着镜子转了转头,竟意外的满意。
“很好!”我甚至想高声称赞。我理发满意的不多,而这只要20元啊!
“嗯。”
说罢,他又在我头上轻快地削了几下后,便拿起一块海绵拂我的头发,接着收斗篷,吹风——收工了。
“下次再见!”他说。
这时,我感觉到他似乎有点口吃。是因为口吃,所以每次问话和回答都那么简短吗?还是性格内敛,不善言辞,所以偶尔会略带结巴?
理发完毕,我欢喜地离开了。不过我和这位理发师的缘分还没有结束。
我就地找了家店吃晚饭,然后想进一家超市逛逛,却因没戴口罩被拦了下来。我摸摸口袋,发现口罩不在。难道我忘在理发店了?于是我回到那里,说我把口罩忘了,不知他有没有替我保管。他二话不说,伸手去开一个柜子。我满以为他真帮我收好了,不料他却拿出一叠崭新的口罩,双手递给我,面带微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笑容。
“我可以随便拿吗?”我不好意思地问道。
他点点头,首肯道:“拿吧。”
“谢谢!”
“没什么。”
真是个好人,我由衷地感到了一阵温暖和许多愉快。
这位理发师,留着及眉的刘海,发型毫不考究,应该就是简单地用手朝向一边捋出来的,泛着商场的灯光,似乎几天没洗了,有些油腻。他三四十的样子,老实憨厚,技术娴熟,做着物美价廉的服务。一点都不像其ta地方,满是顶着造型奇怪、不黄不黑的头发,自称高级乃至督导,剪起来却想象力匮乏的小青年,收费动辄七八十,抑或上百。他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只有两个座位,未经装修的理发店里,座落在商场电梯边的犄角旮旯里——不起眼,不起眼,不起眼。但真的太好了!
他说“下次再见”时为什么有点结巴呢?我想应该不是真的口吃,而是因为我是生客。他即使手法老练,内心也很在意我的看法;即使每天至少会和数十位顾客打交道,也不免有些腼腆的紧张。真是个可爱的人!
回家路上,我摸了摸另一侧的口袋,原来我并没有忘记带走自己的口罩。
“下次再见”,那是必须的!祝他新年快乐!
2021/02/05 于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