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文学空间原创文字集
《诗经》和《活着》有个隐秘关系,你发现了吗?

《诗经》和《活着》有个隐秘关系,你发现了吗?

作者: 夏欲诗文字坊 | 来源:发表于2023-06-05 17:27 被阅读0次

    《诗经》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民间集体创作的汇编。

    《诗经》除了周王朝乐广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

    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

    《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狩)。岁二月······巡守(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汉书·艺文志》:“《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十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

    《食货制》: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牗户而知天下。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六“宣公十五年”何休注语:“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移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牗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

    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平心而论,《诗经》中的作品来自不同的地域,押韵大致整齐,应当是有人专门搜集整理的结果。

    由此可知,《诗经》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诗集,其中一部分作品为贵族文人所作,但大部分已不可考。《诗经》的成书与古代的采诗制度密切相关。

    多年以后余华的代表作《活着》就是借助一位“采诗官”的视角来展开故事叙述的。“我”是一名在乡下田野间搜集民歌的青年,在田间闲逛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而遇到福贵后,他向“我”讲述了他颇为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让我颇为震撼,所以福贵成为了小说真正的主角。

    在《活着》的叙述中,以福贵的第一人称叙述为主,并适当穿插着“我”的第三人称叙事,使福贵讲述的人生故事成为地头田间人们闲聊的一个模版。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只是福贵的故事恰好被一位现代“采诗官”捕捉到,并且写成了一部小说。

    而这种叙述模式本身也是对小说叙述模式的解构,游离于真实与虚构之间,似真似幻,亦真亦幻,从而产生独特艺术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和《活着》有个隐秘关系,你发现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hw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