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地方没有什么文化也未见什么文明,经济十分的不富裕。我出生的那个家庭,更是如此。
我上的小学,直到今天,上下课还需要值班的老师用一个铁榔头去敲挂在“老师办公室”门口的一块废铁犁片。那时候学校里最有学问的,也是“教导主任”的老师是我本家“大爷”。据说他也只是上过几年小学而已,从“代课”、“民办”后来终于成了一名正式“人民教师”,不久就退休了。
初中是在“遥远”的镇子。说“遥远”是因为从家到学校,步行得差不多两个钟头。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只有脚,所以,初中我只能“住校”,没有宿舍只能住教室里的那种。
那时候的冬天很冷,会下很大很大的雪;那时候的夏天很热,热得跟现在的夏天一样,差别是那时候没有空调。文学作品里面寫过的,那个时代所有的艰难,似乎我都尝过。還有些辛苦,只在我个人的记忆里,不過,現在回忆起来已经没有一点“苦”的味道了。
后来,我去了大城市。遇见过很多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童年:幸福的、富足的、文化的,也有像我那般从最贫瘠的土地上努力盛开的,只是,我穷尽四十多年的智慧,也没有总结出童年和今天成就的必然联系。
站在今天的位置,我们可以看见很多人生的美景。回望来时的路,所有的脚印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从何处出发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前行的时候内心是否怀揣着看风景的梦想。
或许,曾经的辛苦是命运的另一种恩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