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问朋友们想看什么内容,大家的答案都很一致,凉快的。还有朋友放出了:「什么东西让我凉快,我就喜欢它!」这样的话,也是毫无原则地很有道理啊~
毕竟,这天实在是太热了!原本四月顶层靠窗的无敌乡村美景工位,到了夏天却成了个烧烤架,我就是架在上面慢火烘烤的肉串,烤到焦黄,烤得冒油…只有靠近空调出风口才觉得活过来了。
我想不到,这种天气离开空调要怎么活。可没有空调的古人,也过得好好的,他们是怎么度过夏天的呢?今晚带大家穿越到古代,看一看古人都是怎么避暑降温的。
芍药姑娘 Vol.410
x
天然降温好方法
每年我都觉得,今年的夏天是最热的。如果按这个规律推算,几百几千年前的夏天,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是很凉快,很宜居的了。
但没有经历过21世纪酷暑的古人,也觉得夏天很热,况且他们还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古装,三伏不好熬啊。
高温激发了古人们的创造力,各种降温的方法层出不穷。
整座房子就是天然的生态空调
首先,他们在房子选址和建造的时候,就为夏季高温做好准备了。
坐北朝南、依坡而建,前低后高,屋前是鱼塘,三面环树…这样的环境使屋子里夏天也很凉爽。
四月老家的一些房子,如古镇古村落里的一样,建造时就设计了冷巷和天井,构成生态空调,夏天呆在里面阴凉舒爽。
当然,这一方法到现代就不管用了,特别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买房要考虑更多现实问题,而不是夏天凉不凉快。
冰块,降温冷藏效果佳
夏天,当然不能没有冰,各种花草冰棒、冰桶、冰格我们都已经写过了。我们冻冰是为了吃,古人也爱冰,但主要用来降温。
古代的冰来之不易,老百姓是没得用的,用冰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看古装剧就知道,宫里用冰都是有份额的,只有受宠的娘娘还能任性用冰。
华妃娘娘最受宠的时候,
才有资格用这么一缸大冰块。
古人在冬天时凿河面、湖面的冰,贮存于冰窖中,到了夏天就可以拿出来用了。
冰窖只有有钱人家才有,皇帝家的冰窖是最大的,自己和后宫分了之后,剩下的冰会赐给大臣,能被皇上赐冰那可是极大的荣宠。
用冰也有讲究,古代人专门发明了冰鉴(hàn)来盛冰。冰鉴分内外两层,外层放冰块,内层可以冰果蔬和酒;顶上有孔,凉气会从孔里往外冒,是古时候的空调冰箱一体机。
按现在的说法,古人们为了避暑还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纳凉,也叫乘凉。
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他表示纳凉一定要马上行动:「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柳树、湖、船、莲,从秦观《纳凉》一诗可见,乘凉大多要去有水,有植物的地方。
大树底下好乘凉
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前人栽树后人(才能)乘凉」。大树能避免阳光照射,降低体表温度,这些大家熟悉的俗话都是古人的乘凉经验之谈啊。
杨万里爱夜游,会于夏夜走进竹林深处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古人们常在院前屋后栽种竹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竹子苍翠幽静,风吹竹动送清凉。
他们还在树底下搭凉棚,夏日里邀三五好友,饮酒作对、下棋谈天岂不妙哉。而少女们的夏日消遣是在树下喝茶食果,作女红。
爬藤类植物下也是乘凉好去处。在院子里栽一棵葡萄树,夏天可纳凉,秋天能吃果。
四月小时候听过这么一个说法,中秋之夜,在葡萄架下赏月,还能听到嫦娥和小兔子讲悄悄话,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在葡萄架下,至今不得而知。
丝瓜架、黄瓜架,各种花架都可以,置一把摇椅于架下,握一柄蒲扇,午后小憩片刻,快乐似神仙呐。
水边纳凉,赏荷戏水两不误
乘凉不往林中树下去,就往水边走。
自古以来,人们在夏天都爱「亲水」。现代有游泳、漂流、各种刺激的水上娱乐,古人亲水则文雅得多,常有的经典项目是游船和赏荷。
南方人最爱亲水,古时候「大暑赏荷」在苏杭等地颇为盛行。据传,当时临安(现在的杭州)人有六月初六在西湖边集体纳凉赏荷的风俗。
西湖的荷花,今年夏天我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眼。
树下和水边,不仅物理温度低一些,心理上也让人觉出凉意。就如每天我们放的美景、绿植图,泥萌看了是不是凉快许多?
日常用品,降温小能手
上面的避暑方式比较隆重,很多都是有钱人的享受。古代还有一些日常家居用品,也是很好的消暑降温小帮手。
比如纳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扇子。蒲扇、团扇、竹扇、羽扇、折扇…除了是才子佳人装点门面的必备道具,还是降温神器,达官显贵、平民百姓,人人都需要它。
诸葛孔明应该是最怕热的古人
常年一柄羽扇不离手: )
至今它都是夏天常备品
夏夜睡觉,不开空调常常会被热醒,没有空调的古人,则发明了床上降温三件套:竹凉席,竹枕,竹夫人。
竹子真是自然界降温最棒的植物,看竹,听竹,还能做成清凉的竹制品。躺在竹席上,枕着竹枕,抱着竹夫人,夏夜再也不难熬了。
竹夫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抱枕,可抱在怀里,可搁脚,供人取凉。
穷得连竹夫人都抱不起的人,还可以抱冬瓜。白天把冬瓜浸在井水里,晚上捞出来抱着睡觉,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食物、香气来避暑
凉爽的食物也能让人快速降温。有钱人家用冰块、冰鉴来冰镇食物和酒水,穷人也有妙招,地窖和水井也能当「冰箱」用。
很多70、85前生人小时候,应该都吃过井水冰镇的西瓜吧。夏天把西瓜沉到井底,放上大半天,晚上捞出来吃就透心凉了。
古人还有喝凉茶,食荷叶等来消暑。宫里有御医特制的香薷汤、暑汤等汤剂,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等丸药,是可以吃的避暑药。雍正帝还发明了「避暑香丸」,用香气来避暑也是很高级。
心静自然凉
元代养生家丘处机说过,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如果电扇、空调都不能使你凉快,也只有跟自己说「心静自然凉」了。这是最难做到,却也是最容易实现的避暑法。
古人的避暑法凝聚了许多智慧,
有很多我们今天还在用。
你有什么厉害的降温小妙招?
请没有保留地说出来,
拯救我这只将热晕的公号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