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午后,朋友打电话来聊天。
聊起婆媳、聊起看孙子、聊起做家务、聊起资金花费等七七八八、乱七八糟的话题。
说起在儿媳家看孙子,她讲得龙飞凤舞、兴高采烈。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那手舞足蹈、洋洋自得的神情。
她说,她就一个儿子,亲家也只有一个女儿。亲家把养了这么大的女儿给了她家,还带了那么多彩礼,她没有理由不好好待人家。
对亲家来说,闺女出嫁了,两人有退休工资,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不必再如此辛苦,整天忙着去办培训班挣钱。可人家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给女儿多挣些积蓄,让女儿生活得幸福、快乐一些!
她说,亲家为女儿辛苦挣钱,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她家!为了她儿子与儿媳的小日子!
亲家一心为女儿,她也要一心为儿子、为儿媳、为孙子。不能让亲家单方面付出、辛苦。她该付出的、她该做的,都尽最大努力、尽自己所能去做。
她说她也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人家亲家为女儿都如此拼,她为了儿子难到还能糊弄应付、敷衍了事?
两家四个长辈为了两个孩子,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用,小两口的日子什么时候也能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每说完一句话,都能听到她爽朗、快乐的笑声。讲话的语气、腔调无不彰显着她感受到的幸福与满足。
朋友文化水平不高,没上过几天学。可讲起道理来,却头头是道。
跟她聊天,听她讲话,这些直白又坦诚的道理真不像是从一个小学都没读完的嘴里所讲出来。
她讲得这些,非常纯朴、朴实。让人听着,非常舒服、非常接地气。
对于清官也难断的家务事,到了朋友这里,却因果分明,单纯简洁、简单明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繁琐的思维单纯化。正向思维,满满得都是正能量。
多少高学历、高水平、高级知识分子,甚至一些教授、学者,在处理婆媳关系问题上都抓耳挠腮、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将婆媳关息搞得鸡犬不宁、混乱不堪!有得还将人民内部矛盾演化成了敌我矛盾,以至老死不相往来,小两口被迫离婚!
婆媳关系是有史以来最难处理、也最难解决的难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婆媳矛盾无绝期” “婆媳自古难相容,互相挑剔难以计数。小事累积成大事,无端争吵令人心疲。” 都是对古时婆媳关系的写照。
《孔雀东南飞》中: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两首古诗都写了婆婆对儿媳的不满以及对儿子婚姻的干涉。致使诗词中的两位主角在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奈、那种不满,只能借诗消愁、借诗解忧。
古时的传统观念,媳妇始终为鱼肉,婆婆一直为刀俎。对矛盾的处理婆婆口中即是真理。
现在的社会,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越来越高,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不断碰撞、不断冲击,婆媳关系也愈来愈敏感、愈来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鸡飞蛋打、屋漏船破。
在婆媳关系上,也许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用最单纯的方法去对待、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用付出即是收获的认知去做事,如我这位并没有多少文化的朋友的处世哲学:你简单,事情就会变得简单!简单也许是一切向好的源泉!
(2024年度齐帆齐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