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嫂

作者: 眼中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22:41 被阅读0次

          嫂嫂是南方买来的“南蛮子”。

          她说她家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旁边。

          她不是我的亲嫂嫂,只是按照村里的辈分,我应该唤她一声嫂嫂。

                          大公鸡

          嫂嫂家和我家住同一个胡同,我家在胡同口,她家在胡同最里边。

          嫂嫂养了一只大公鸡,每天早晨打鸣,尽管不会生蛋,左邻右舍还纷纷告状说它爱啄人,她也一直没舍得杀它。

          我一岁左右的时候,蹒跚学步,在胡同里玩。我走到离我妈大概有十几米的距离的时候,大公鸡突然窜出来,猛烈地向我进攻。我本能地用双手护住眼睛,脸还是被大公鸡啄破了两处。

          嫂嫂当晚就把大公鸡剁了,炖了肉给我家送来吃。

                            回归

          九七年七月一日,听得大人都在说香港回归了。小小年纪的我,并不懂得什么叫“回归”。且出于一种无来由的“没安全感”,总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类似在那之前一段时间流传的津津有味的“吸血鬼”的“新闻”。

          “什么是回归?”我问妈妈。

          我妈还没回答,嫂嫂在院子里拿起一个弄粮食的排叉,对我说:“比如我借了你家这个排叉,过了两天又给你还回来了,就是这个排叉回归了。”

          我立马明白了。回归是一件好事情,至少不是一件坏事情。担忧也烟消云散。

                          写信

          嫂嫂不识字。

          大概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把我喊到她家,拿出一大把圆珠笔,让我帮她写地址。

          我按她说的,在她装好的几个蛇皮袋子上,一一写上了地址和收件人信息,是寄到贵州的一个地方,里面装的大概是被子之类的东西。她说她大儿子结婚了,那是送给他的结婚礼物。

          那时我才知道,她在被拐骗到我们村之前,已经在贵州结婚生子了。

          写完,她把那一大把圆珠笔都送给了我,我开心地回家了。

                          嫩玉米

          嫂嫂会讲很多故事,各种各样的。

          我经常缠着嫂嫂给我讲故事。

          刚入秋的时候,玉米还没长到饱满,吃嫩玉米为时尚早。但是嫩玉米的味道,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包括我。

          “快去吧!你嫂嫂煮了嫩玉米!”奶奶回到家跟我说。

          嫂嫂提前种了几棵玉米,所以收获得早了点。

          我飞快地跑到嫂嫂家门口,却犹豫了一下,不好意思进去,更不好意思开口要玉米。

          但闻到屋子里飘出来的玉米的香味,我咽了咽口水,走了进去。

          “嫂嫂,我想听你讲故事。”       

          正在准备午睡的嫂嫂,让我躺到她凉席上,开始给我讲故事。

          尽管故事很好听,我心里却着急得不行,盼着嫂嫂赶紧提玉米的事吧。

          终于嫂嫂讲累了,她好像刚想起来,跟我说:“对了,我煮了玉米,我给你拿去。” 

          “嘿!终于要吃上了!”我心里美滋滋地想。

                          向向和溪溪

          向向和溪溪分别是嫂嫂的孙子和孙女,是她大儿子的孩子。

          大概在我十岁那年,她大儿子带着儿媳妇,向向溪溪,来到了我们村,和嫂嫂住在一起。

          向向大概四岁左右,和我妹妹一般大。溪溪是个不满一岁的小女孩。

          刚到我们村的当晚,我们刚吃完饭,嫂嫂和哥哥就带着儿子儿媳一块来我们家串门,还给我们端了一碗糖心汤圆。临走,问我们家借了几床被子。

          后来我去她家玩,见到过他们包汤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觉得很新奇。还喝过他们自己酿的米酒。

          她大儿子和儿媳每天背着溪溪去地里帮嫂嫂和她老公干活,嫂嫂在家里给他们做饭。

          向向总是来我家找我妹妹玩,他似乎就我妹妹一个朋友。但是他性格着实烦人,调皮捣蛋得紧,我妹妹也不太喜欢他,两人经常打架。开始我们觉得他是客人,一直劝我妹妹让着他,后来发现他确实太顽皮,索性就不管了,我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灯,实力相当的两个人倒也能打到一起玩到一起。

          溪溪可以吃一点辅食,嫂嫂经常煮点炝锅挂面给她吃,淋上一点儿香油,虽然简单,但看上去美味极了。嘴馋的我,经常蹲在婴儿车旁边,看溪溪的妈妈喂着她吃完再走。回家也缠着我妈给我煮炝锅挂面吃,而且也得淋上香油。

          向向和溪溪一家在我们村住了大半年才走。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们本来是打算投靠嫂嫂的,但是哥哥,也就是嫂嫂的丈夫不同意,他们无奈走了。

                            离开

          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一进屋就看到嫂嫂手里拿着一张纸站在那里,眼里还有泪。我想看下那张纸,嫂嫂就递给了我。

          那是一封信,嫂嫂的大儿子寄过来的,说他得了绝症,希望嫂嫂赶紧回去,我至今仍然记得最后一句话是:早回来一天,或许能见上儿子一面,晚回来一天,只能见到儿子的坟墓。

          从那以后,嫂嫂就开始了回去前的准备。她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拾打包,连剪刀都打包了,左邻右舍对她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总觉得她很可能一去不回了,但是母子亲情,也不好说什么。

          回去需要路费,那一段时间,她和她丈夫不断地变卖家里的大米,好几次我下午去上学的路上,遇到卖完大米回家的他们。

          筹集了路费之后,嫂嫂就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了。

          至今,都没有再回来。她的丈夫,也早在几年前生病死了。

          据说,嫂嫂回去后,发现原来的丈夫已经另娶新欢,不容她了。但是她很快又找了一个丈夫结婚了。

          至于她的大儿子,没有人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

                          写在最后

          有人说,如果当年嫂嫂的大儿子举家来投靠的时候,她的丈夫能够接纳他们,善待他们,嫂嫂也不至于离开,他也不至于生病都没人照顾,孤独地病死。

          但是说什么都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嫂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t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