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想法散文
守望潮起潮落的绿色小楼

守望潮起潮落的绿色小楼

作者: anitaly | 来源:发表于2023-12-16 09:55 被阅读0次

经过青岛老城区太平路时,时常被两栋绿色小楼所吸引。小楼优美典雅,面朝大海,静静地目睹着青岛湾海面上的波澜壮阔。

前海一带的青岛老建筑韵味十足,每一栋都有着前生今世的故事,每一栋都是这座城市的脉络和底蕴。除了红瓦绿树和碧海蓝天,风情各异的老建筑更是惊艳了这座城市的时光。

岁月没有稀释掉它们的过往,反而赋予了它们更醇厚的历史底蕴。而这两栋绿色洋房因何而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前一阵在网上看到这两栋绿色洋房刚刚以“毕娄哈旧宅”之名列入青岛市文保单位,再次引起了我对小楼的兴趣。

查实了一下资料,发现这俩楼当时升市保还存在一点争议:一是太平路13号确实是毕娄哈居住过的旧址。毕娄哈何许人也?出生于德国的毕娄哈是青岛圣弥爱尔大教堂建造的重要参与者。毕娄哈能够参与到其中也是事出偶然,工程管理本来由另外一人负责,这人携带方案于1931年4月抵达青岛,5月8日开始施工,但是之后此人突染恶疾病逝,于是毕娄哈得以介入。1934年10月28日圣弥爱尔大教堂落成典礼隆重举行。

这座教堂属罗马式建筑风格,是青岛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2020年11月,这座教堂开始了“灯光秀”表演。在高明度的灯光加持下,变幻的图案艳丽无比,这座百年教堂似乎被拉进了二次元的世界。

太平路13号作为“毕娄哈旧宅”无可厚非,有争议的是有人认为“毕娄哈旧宅”并不包括相邻的太平路11号那座绿楼。

而太平路11号早期历史不详,我能查到的资料显示抗战时,爱国商人徐行健等人租下了太平路11号这座独院小楼,开设了“罗利贸易行”,兼营西药商品,以商业的形式支援抗日。店堂楼上,作为开展地下抗日工作活动的秘点。“罗利贸易行”是从青岛敌占区向胶东根据地输送物资人员的秘密联络点。

太平路11号或许也是考虑到其抗战期间的历史作用而升保,若是如此,升保本无可厚非,但文保名也应该叫“毕娄哈旧宅及罗利贸易行旧址”,这样是不是才合理?

两座绿色小楼的故事,总算是略知一二。掩映在柏树后的小楼,或许还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历经岁月,小楼几易主人,外墙的颜色也是几经变化。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两栋绿色洋楼安静祥和,经年守望着潮起潮落……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青岛老城区每一处老建筑,都如同一曲华丽的乐章,演绎着这个城市的节奏。

相关文章

  • 缘错

    人来人往红尘过, 潮起潮落有缘错。 昨夜小楼月梅花, 暖茶对饮珠帘落。

  • 潮起潮落

    这文跟潮起潮落没啥关系,在这一个月我是不会去看海的 只是躺在床上看着水瓶里的花,屋外的天气变换,云朵一会儿遮住太阳...

  • 潮起潮落

    站在海岸边, 微风吹拂着我的长发, 撩拨着我那颗思念的心。 千千万万朵浪花, 一个赛一个地向前冲, 拍打着海岸, ...

  • 潮起潮落

    时常潮起潮落…… 大概是想的复杂了 似火 似风 最后回归现实 跌入崖中 然后 慢慢爬起 用自认为的...

  • 潮起潮落

    人生聚散,均是经历。 团队,建起来不易,散起来极快。这个速度,如今算是亲眼见到了。 当初,虽然不在这个团队,却也是...

  • 潮起潮落

    年初带着激情和梦想,毅然从海外回到了中国,放弃的不仅仅是高薪,还有那个本该属于自己的平台。 刚开始积极主动,但随着...

  •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 暮色渐浓,鸟鸣阵阵,潮湿、会合的沙滩上,是女人赶往城镇匆忙的身影。吵起,潮落。黑暗笼上了屋顶和墙...

  • 潮起,潮落

    涨潮了 潮水涌动着红男绿女的梦幻 夕阳醉了 心儿醉了 海岸线迷失在美人的秋波潋滟里 潮落了 残留的足迹与笑容已悄然...

  • 《潮起潮落》

    这首诗蕴含着真理。 有一个旅人去城镇,他在沙滩上的足印被浪花打掉。这个旅人再也没有回来。 人是脆弱的。对于地球来说...

  • 潮起潮落

    我们的旅行,没有遇堵车,没有遇人山人海,一路从艳阳,看到夕阳,看到半月。 在海边慢慢地走,不管浪多大,都能知道背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守望潮起潮落的绿色小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tn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