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流创业心得037:谁不想做“平台”?

心流创业心得037:谁不想做“平台”?

作者: 36fa20a5e7b7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7:02 被阅读19次

    作为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创业者,我们经常在关注着不同领域的创业项目,想要从其他业态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里分析出经验和教训,给我们自己的创业一些灵感。

    经过简单的梳理,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绝大多数的创业项目都想要做“平台”。

    我们的理解,所谓“平台战略”,就是对接不同的渠道和资源,并把所有资源汇聚在一起,让这些不同的渠道之间相互产生“化学反应”,发生交易,促进交易的效率,为社会创造价值,而自己作为“平台方”收取租金。这样的模式,就好比开了一家“市场”,招揽商户和顾客。自己不需要像商户和顾客们那样直接参与买卖,但却可以向入驻的商户收“保护费”,如果你的市场处于黄金地段,那么你的“保护费”还可以收的再高一点;如果你的市场有富丽堂皇的装修甚至额外的附加值服务,那你还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向顾客卖“门票”...

     那么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也就不言而喻了:作为平台方,你只需要一次性搞定三件事儿:

    - 把你的平台搭建并运营维护好

    - 吸引入驻的商家

    - 替你的商家招揽顾客(就是所谓的“流量”)

    这三件事情一旦完成,你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坐地收钱”了。看起来真是个不错的“买卖”。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逐渐恢复活力、发展迅猛,丰饶的商业土壤被逐渐激活,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红利还没有消失,网民人数与日俱增、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又紧随其后,而资本市场也是处于“烈火烹油”的状态...

    因此,借助资本的力量和各类老百姓看起来还觉得新鲜的营销手段获取“流量”和吸引商家入驻好像都不是什么难事儿。而至于搭建、运营平台,互联网创业大潮的这么多年,培养了那么多的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只要能借助资本的力量,这些也都不难。

    因此,这些年来除了“共享经济”一类的商业模式,你所听说过的所有成功的“科技巨头”和“独角兽”,也无不是这个模式:传统巨头“BATJ”就不用说了;近几年兴起的新贵“TMD”(头条、美团、滴滴)也无不是在做平台,而最近新兴起来的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小型独角兽也基本上都是平台的思路。总结起来,这些已有的成功业态大概分这么几类:

    社交平台:以通讯、社交为平台获取流量,并以此为入口对接商业机会的业态。这个领域当然是腾讯的微信独步天下,而至于陌陌、钉钉、抖音(以及更早的“米聊”)等想要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短期也不可能颠覆微信的统治地位。

    电商平台(及衍生的金融服务):以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的电商巨头,而实际上各种垂直细分领域的电商现在也是层出不穷,例如网易严选、唯品会、小红书,以及各种微商、内容电商等。

    生活服务平台:以美团点评、滴滴、58同城、携程等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解决了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的问题。

    内容平台:也就是所谓的“新媒体”。这类平台对接的是内容和“流量”,有些时候也会对接广告主。一方面,获取优质信息内容的渠道资源(这一点和社交会有点像);另一方面获取流量。这类平台有比较注重内容质量、并销售高质量内容产品的知识服务平台,例如得到、喜马拉雅、知乎、各色微信公众号等,也有专注于用各种科技手段获取“流量”(甚至让用户上瘾)并销售广告的平台例如今日头条、趣头条、抖音、快手等...而最近兴起的一种远程教育模式,本质上也属于内容平台。比如说VIP KID...

    有的时候,这些平台彼此之间还会有更加花样繁多的细化和交叉,那就更不胜枚举了。在2018年之前,这些平台发展得都非常快,在资本的加持下一路狂飙突进,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也引得无数创业者都趋之若鹜...

    可当2018年来临,经济下行、资本寒冬、潮水退去,我们才得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谁在认认真真地为用户提供价值、谁在玩资本的游戏、谁在踏踏实实积累核心竞争力、谁在一门心思“讲故事”...我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是:

    其实早在2016年之后,

    那些起步就想一门心思做平台的创业项目,

    基本上就都死了。

     因此,江湖上有句传言:中国互联网创业的平台级机会已经消失,时间窗口已然错过。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也不难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也很多:

    - 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然消失,网民数量增长缓慢。

    - 无数创业者对平台级的创业机会趋之若鹜,导致任何一个赛道都异常的拥挤,竞争激烈。

    - 之前用过的那些新奇的“裂变式营销”手段已经不新鲜了,各种信息爆炸、各路媒体、内容平台“争奇斗艳”,而“国民总时间”有上限,因此,对于用户注意力的争夺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所谓的“获客成本”、“流量成本”,水涨船高。

    - 平台本身其实也没有那么好搭建,而最重要的是做出优质的头部内容、吸引到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这方面教训最惨痛的可能要非“滴滴”莫属了)。

    - 平台类项目在搭建初期需要大量地“烧钱”,主要是运营成本、服务器和营销成本,因此,资本的加持就变得尤为重要。而自2018年以来,随着全球保守势力的抬头、经济衰退。中国经济进入到下行的趋势,资本寒冬到来,更加推波助澜了平台型创业项目的困境。

    - 当然了,如果你克服了刚才所有的困难,一旦要是被看到了“能做成”的潜质,你就还要过最后一关:巨头们的围追堵截。

     那么,难道创业做“平台”的机会就彻底消失了吗?时间到了2019年,如果你仍然想做平台,最可能有“一线希望”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我之后会继续跟大家交流感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流创业心得037:谁不想做“平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ty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