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悦读每周500字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该以什么态度面对从众?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该以什么态度面对从众?

作者: 我要撕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20:51 被阅读1次


    2011年有日本核电站泄漏,中国碘盐遭哄抬。

    这几天,有优衣库与KAWS的联名款T恤被疯抢。

    还有一些平时不看球的人,一到世界杯时仿佛都化身成了球迷。

    人们从众的力量之大,可见一斑。


    那么到底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呢?

    人们一直说要独立思考,那从众真的一无是处吗?

     

     

    01

    社会学习

     

    人们喜欢重复那些能为自己带来益处的行为,而工具性学习就是这一原则运用的直接结果。(将自己的行为当做一种牟利的工具)

     

    当行为结果是令人满意、有益的或者是令人愉快时,相应的行为就会不断地被重复,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工具性学习,我们学会继续实施那些能够带来奖赏的行为,而终止那些不能得到奖赏或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02

    社会奖惩

     

    工具性学习中的奖惩,并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奖惩,还包括社会性奖惩。

     

    对小朋友而言,父母的赞扬(即社会接纳)、老师的批判(即社会疏远)都算是社会性奖惩。

     

    社会奖惩不仅对小朋友起作用,对成人同样起作用。

     

    这类似的例子你应该不陌生:

    一个新人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对于公司的活动大多不会拒绝……

     

    一位妈妈听邻居们在讨论,小红豆能滋阴补肾,最后从不吃小红豆的妈妈也去超市买了一些小红豆……

     

    这里我们引入两个概念来解释两种现象:

    规范性社会影响;

    信息性社会影响;

     

     

    新人不拒绝公司的活动,往往是为了寻求公司同事的认同。

     

    这是规范性社会影响在起作用。

     

    规范性社会影响包括在表面上采纳某一团体的意见,寻求获得(或者避免失去)来自于团体的正向情感一一喜欢、尊敬和接纳。

     

     

    而妈妈买小红豆,这是因为她觉得邻居对红豆比较了解。听邻居的应该没错。

     

    这是信息性社会影响在起作用。

     

    没有任何人拥有全部信息。

    所以,我们会认同那些我们觉得比我们知道得多的人的说法。

     

    比如,你初到西餐厅,发现餐桌上没有筷子。

    这时你会观察别人如何用餐,而使你能“正确地”在西餐厅用餐。

     

     

    03

    从众

     

    从众,指的是自身没有任何改变行动的充分理由,且社会群体也没有直接要求的情况下,个体为了适应真实或想象中的团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信念。

     

    举个例子,没有人要求你用奢侈品,并且你原来也没什么打算去用奢侈品。

    但是后来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用(感到来自外界的压力),最后你选择了使用奢侈品。

     

    我们之所以学会从众,是因为从众同样能带给我们奖励:

    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

    在纷杂的现实中,使自己尽可能做正确的事;

     

    所以,我们可以从规范性社会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来阐述从众的影响因素:

     

     

    03.1

    规范性社会影响

     

    首先,从众自然是为了获得社会团体的认可。

     

    越渴望得到团体的认可,则从众的可能性越高。

     

    为什么有些人自己过马路的时候经常闯红灯,而当有一大群人等绿灯过马路时却不闯红灯了?

     

    有一种可能是他认为他感受到了压力。

    为了会得旁人的认同(过马路的人的认同),他也会改变以往闯红灯的作风。

     

    其次,从众是为了避免社会支持的完全丧失。

     

    所以,当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那么从众就会减弱。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原来在会议上的决定大家都不反对,但是当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之后,接连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

     

    因为第一个反对的声音打破了压力。

     

    所以,为了在会议上统一声音,大多数提议方都会选择枪打出头鸟。

     

     

    03.2

    信息性社会影响

     

    在信息性社会影响中,从众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人拥有更加正确的信息。

     

    所以,信息的来源是否“靠谱”,影响着我们有多从众。

     

    专家或者我们认可的行家、政府、亲友等等这些人都会让我们更容易听从他们。

     

    我们习惯性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采取同样行动的人越多,我们就越容易跟风。

     

    同样的性格的不同,受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大小也不同。

    自信心较强的人,更容易坚持自己的看法,换句话说他们不容易相信别人比自己更正确。

    所以自信心强的人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小。

     

    同样的,当我们处于陌生的环境、或者对某一事情缺乏足够的知识时,也会更容易从众。

    因为此时我们更容易显得没自信。

     

    现实中,人们的从众行为并不是受单一的规范性影响或信息性影响。

    这两种影响往往同时产生。

     

    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喜欢纹身?

     

    首先,在他们的世界里,纹身是很酷的、是一种潮流、是魅力的体现、是成熟的象征。

    他们纹身是为了寻求一种“正确”。(信息性社会影响)

     

    其次,他们玩在一起的那个圈子的人很多都纹了身。

    为了寻求认同,他们也会更容易去纹身。(规范性社会影响)

     

    所以,为了避免类似“青少年纹身”的情况发生,可以这么做(都是老生常谈了):

     

    1.自然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避免被扭曲的观点所捕获)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越自信,则相对越不需要从外界寻求认同)

    3.注意孩子平时所处的朋友;

    (朋友们的相同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巨大压力)

     

     

    04

    回忆自己为何从众

     

    从众并不一定是坏事,从众也不应该受到唾弃。

     

    诚然,独立性、有主见的人是值得赞赏的。

     

    但在大部分情况下, 从众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从众更有利于社会交往。

    (因为人们都承认某一类社交原则)

    从众使我们可以通过向他人寻求指导,从而避免重大的个人灾难。

    (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知识或经验传承)

     

    从众并非一无是处,而我们同样有必要尝试去阻止,那些不恰当的从众行为:

     

    当你作为群体的一部分,要做一件本来你不会做的事时,尝试回想一下是什么导致你做了这个决定。

     

    若是你是为了融入集体而做的决定。

    那么确认这个集体是你真正可以拥护的之后,那就从众吧。

    但若是迫于压力你不得不做一些违法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那你或许可以考虑如何脱离这个集体了。

     

    若是因为你觉得他人的说法、行动,触动了你。

    那你可以再思考一下,他们真的比你懂的多吗?

    他们真的是行家吗?

    或者他们也是道听途说、依样画葫芦呢?



    最后,回到文章开始时那个抢盐的例子。

    人们抢盐是为了什么呢?


    更多的是他们认为买碘盐是对的。

    因为他们听说碘盐能抗辐射,也亲眼看到了人们屯了很多盐回家。

    如果他们仔细想一想这些问题,可能就不会屯了那么多盐了。


    邻居同样是普通人,为什么他能得到这么内幕的消息?

    商店老板说专家说的碘盐抗辐射,这个专家是谁?是不是忽悠人买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该以什么态度面对从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ar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