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影响力》悦读每天写1000字
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权威”?

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权威”?

作者: 我要撕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17:48 被阅读5次

 

某些时候,一个人做出的行为,并不源于他个人的动机。

而是源自于在社会关系中,处于更高等级的人的意志。

是他们的意志,促使别人做出了服从的行为。

 

一位叫米尔格拉姆的心理学教授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他招募了40位男性志愿者参加一项名为“学习与记忆”的实验。

 

在研究人员的刻意干扰下,志愿者成为了“老师”。

 

另外,研究人员在志愿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安排演员扮演“学生”。

 

研究人员要求: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若“学生”回答错误,那“老师”就电击他。

 

电击强度从15伏到450伏(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伏)。

 

“学生”每回答错一次,那么电击的强度就会提升。

 

在这过程中,“学生”会假装受到电击后极其痛苦,并且要求停止电击。

而研究人员则坚持要“老师”继续电击。

 

最后的结果是,即使“学生”苦苦哀求,但依然有65%的“老师”会继续电击,直到450伏。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不会去伤害他人,但事实可能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人会疯狂电击无辜者呢?

 

米尔格拉姆后续的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导致人们做出如此荒诞的原因是“权威”。

 

 

 

01

服从权威的诱惑

 

在社会性动物中,权威在维系群体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好像狼群中的头狼、狮群中公狮或猴山中的猴王。

人也不例外。

 

在社会缺少足够有权威的头领时,社会就会动荡。

 

比如在王朝衰落的时候,社会总是不安定。

甚至地方统治阶级比较弱势时,社会都会不太平。

 

在某种程度上,权威确实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有秩序。

 

所以,我们出生开始,就接受来自外界的规劝——顺从权威。

 

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就是权威。

长大后,上司、政府官员就是权威。

 

权威总是掌控着对我们的奖惩。

 

亦或者是他们比我们懂得更多。

 

总之,顺从权威有太多好处了。

 

渐渐地,我们不再主动质疑他们,我们养成了不假思索服从权威的习惯。

 

 

 

02

权威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事实上,仅仅是权威的象征(头衔和身份标识)就足以影响我们了。

 

几年前,长沙市有件冒充交警诈骗的事。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上聊天结识了受害者。

 

嫌疑人表示自己是某交警中队长,购车可以远低于市场价格。

 

并且嫌疑人每次与受害人见面都身穿警服,并出示证件。

 

受害人不疑有他。

 

最终,受害人决定从嫌疑人这里订车,并先后交了11万元的现金。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显示权威的象征,就可以让我们相信,并使我们顺从。

 

当我们知道某个人具有一些头衔(如主治医生、高校教授、政府官员)的时候,往往会肃然起敬。

虽然我们往往不太清楚这些头衔代表着什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重视他们。

 

另外,其实我们也更容易答应那些“衣着正式”(比如说穿着警服、笔挺的正装)的人的请求。

 

 

 

03

如何避免“权威”误导我们?

 

权威人士,从某些方面讲也是其领域的专家。

 

在其领域中,他们确实拥有丰富的知识或卓越的判断力。

 

但是,一味地顺从专家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但一味地拒绝专家,也不可行。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判断当下是否应该听从权威的建议。

 

各个领域的专家多如牛毛,也很难有一整套方法来判断某个权威的话是否值得听。

但是,在听从权威的建议之前,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

 

这个问题有两个目的:

 

首先,确认这个权威是否是真正的权威。

比如说这个穿制服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警察。

 

其次,以及帮助我们确定权威能否解决眼前的问题。

比如眼科医生的炒股建议、大学教授的购车建议,面对这些建议你可能就要慎重了。

 

第二个问题:“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

 

我们经常会盲从权威,对他们的建议全盘接受而不加考虑。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在某些情况下,专家并不会把真实的信息告知我们。

 

所以我们应该判断他们的信息是否如实反映了真相,以及他们建议的可信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该以什么态度面对“权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smaqtx.html